这样的市长热线应该拆掉!


  这样的市长热线应该拆掉!

  开通市长热线的初衷是:市长热线电话,既是人民政府为民排忧解难的重要平台,也是广大市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截止今年以来,全国已有600多个城市陆续开通热线电话。热线的号码有一个嬗变的过程,早期都是普通号码。1999年,信息产业部规定各地可将热线号码更换为12345,目前许多城市都这样做了。

   但日前,记者为检验市长热线是否通畅,拨打了4个直辖市、27个省会城市、9个地级市共40个城市的电话,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城市的市长热线比较容易打通,接听热线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很好,但还是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笔者总结一下,主要表现在:1、一些城市市长热线难以打通,或者接通后智能提示按其它功能键,按照步骤操作后,仍然占线很难接通,存在接通率低的问题。2、个别城市市长热线根本就打不通,可能根本就没有,因为拨打后被告知为空号。3、市长热线号码还不统一,一些城市并不是用12345这个号码,不便于人们记忆和使用。4、市长本身的工作任务繁忙,导致不能亲自接听热线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市长还有许多事要去做,市长不是话务员,24小时都守在热线旁,要想市长热线保持畅通,只能找话务员来代替市长接听热线。5、市长热线的话务员业务不熟,难以解答(决)老百姓的问题,毕竟老百姓的问题涉及的部门很广,话务员很难把握,只能在问清、听过事情原委后,再告知对方解决所反映问题的相关单位的电话号码,最后问题还是得找相关单位去解决。这样市长热线就成查号台了。

  以上五个方面的表现,如果努力加以克服,相信能得到相对好的改善。总体来看,除前3项相对容易克服,后面2项恐怕有着难以克服的客观因素。

  自2006年9月7日9时,四川达州市长罗强开始值守市长热线电话。由于事先公布了这一消息,市民参与空前火爆,平均每秒就有一个电话打入,市长及话务员应接不暇,电话排队最高达40个,系统几乎瘫痪。 这充分说明,市长热线是受老百姓欢迎的,老百姓也的确需要这样的热线。

  但笔者认为,老百姓之所以需要这样的热线,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自己的问题若能直接反映给市长,市长接电话帮助解决问题那才有力度。其实这是一个思想误区,笔者窃以为,即使市长在热线中对于老百姓反映的问题,市长虽然能拍板,但也不能搞一言堂,具体需相关部门解决的,市长也应将问题交待给相关部门去办理,而不能越俎代庖;涉及到重大问题需党委决策的,更不能搞个人就了算,而应当召开常委会研究决定。同时老百姓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压在市长身上,也从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们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还做得不够。目前,全国各地都设置了110、120、12315等这样的热线,较好地解决了老百姓的问题,如果信息产业部把电话号码资源进行必要的规范,把全国各城市的市委、市政府、组织、纪委等部门的电话号码作相应的统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不统一,各地各部门也都有自己专门的电话,可以对老百姓进行公开、公示,使之成为为民办事的热线,关键在于不能让热线成为难打、难找的冷线。

  由此可见,如果每个相关部门都守好自己的电话,把本部门的电话当作热线,把对人民高度负责与对党高度负责密切统一起来,那市长热线其实就融合到具体部门热线中去了。这样,市长可以脱开身来,去谋划全局,发展城乡经济为民谋福,谋求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而不要让市长热线成为市长们作秀的工具,市长热线只会束缚市长的双手,还是把市长热线拆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