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生命与爱国情怀
陈 来
1997年7月,香港将回归祖国,这将成为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转折点。
自19世纪以还,帝国主义先以臭名昭著的鸦片贸易以造成中国财富的流失,继而以战争和武力扩张,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建立和争夺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19世纪末的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中华民族饱受外强的压迫和侵凌,历尽了挫折和屈辱。在20世纪更遭受外国的侵略,国土大部被占,人民惨遭屠杀,民族生命受到极大的阻遏,得不到畅通和发展。但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决不会屈服外来的压迫,怀抱“统一“与“富强”的梦想,坚决反抗外来压迫,无数志士和先烈,前仆后继、不怕牺牲,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演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终于在1949年以一声震惊世界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揭开了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历史篇章。
然而,历史的道路毕竟不是平坦的,政治的“统一”并不能自然带来民族的“富强”,思想、政策的失误,使得中华民族的生命又一度消沉徘徊。是“改革”“开放”的春风燃起了民族自强的旺盛生机,“发展才是硬道理”使中华民族在困境中奋起改革,走向世界,焕发出民族生命新的勃兴。香港的顺利回归,正是祖国富强的结果,没有改革、开放、发展,香港的顺利回归是不可能的。而香港(及澳门)的回归的意义决不仅在于结束帝国主义的殖民历史在中国的余迹,更在于它是中华民族民族生命“贞下起元”“一阳来复”的标志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复兴和重新崛起的见证。中华民族的儿女无不为此欢欣鼓舞。
面对中国现代化的成长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前景,进入90年代以来,国外及海外越来越多的开始用一种贬意的“民族主义”歪曲中国的政策与中国的形象,歪曲中华民族的追求和精神。这种歪曲,简言之,就是面对改革开放带来的中华民族的崛起,配合所谓“中国威胁论”而表示的一种对扩张性的民族主义的“警惕”。众所周知,在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时代,表现在国际关系方面,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所谓民族主义,一种是良性的、抗压型的民族主义,一种是恶性的、扩张型的民族主义。前者一般意义上是指对自己祖国、语言、文化、传统的认同、保护和热爱,对威胁祖国、民族文化的憎恶。这种民族主义是一种超越个体的族群整体意识与深厚情感,可以为本民族的人们提供一种一致的亲密关系,促使人们团结起来追求民族的繁荣昌盛,特别是在民族国家利益受到伤害和威胁时动员人民进行抵抗。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大家庭,因而我们一般用“爱国主义”来表达这种情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旨在加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亲合感的对中华民族国家的认同,为中华民族提供维系全民的价值观体系,维护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外反对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关系秩序,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种爱国主义是在百年来的帝国主义压迫下成长起来的,完全是自卫的、防御的和反抗威胁与压迫的。中华文化的传统一向是和平主义的。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霸权主义都是基于民族利己主义的扩张性民族主义。20世纪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表明,第三世界国家无不以自强的民族主义动员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抗拒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欺压与剥削。不去指责、抨击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横蛮欺压和他们给第三世界人民带来的灾难,却去批评反抗这些压迫的国家奉行民族主义,这不是强权者的逻辑又是什么?
民族的主体性是当今争取民族国家发展富强的基础,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资源。不仅霸权主义的强权企图压制民族的主体性,殖民主义的残余也一贯消解基于民族主体性的爱国情怀。那些声称为中国在近代未变成殖民地而遗憾的人永远不会理解这种情怀,正如卖国投敌的小人永远无法理解舍生取义的烈士一样。一切殖民地奴才心理不仅完全无视人类的追求、珍视自由与尊严的这一天性,更无视几百年来全世界所有殖民地人民经受的苦难、他们的血泪呻吟,以及所有殖民地人民努力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古往今来,多少“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苟利国家生死以”“宁死不作亡国奴”的心迹为人们千古传颂,就是因为这是人类精神的一种内在要求,人是有尊严、价值、理念的要求的,这种对尊严、自由的要求是人之所以为人、人类之所以为人类的特性,是人的生命不同于动物生命的最本质的属性的体现。对于一个真正的人或一个自强的民族来说,尊严、价值、理想是永远不可以交换和让渡的。
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统一与富强的历史,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这是爱好和平、反抗压迫、走向开放的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内在要求,一切集团和个人都要在这一要求面前受到检验,任何别的东西都不能代替这一要求。任何不以这种要求为最高要求的集团和个人终将在历史中被中华民族所淘汰。只有超越各种个人和利益集团的利益,以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为第一原则,一切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繁荣、富强的最高利益出发,民族生命才能畅通发展,人民生活才能安宁幸福,国家才能无愧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应当是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成员的崇高责任。
中华民族的民族生命源远流长,五千年来,炎黄子孙创造、奋斗的历史波澜起伏、雄伟壮阔,成为世界文明历史上的一大奇观。《诗经》所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正是中华民族生命日新不已、绵延不断的写照。中华民族为世界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伴随她的复兴,她在21世纪必将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让我们举起双手,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日子吧!1996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