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百年智业营销策划机构董事长黄泰元
作者网站: http://www.bbmc100.com
作者博客: http://blog.sina.com.cn/bbmc
在台湾,称“休闲食品”为“零食”或“零嘴”。果冻、彭化食品、饼干、凤梨酥、巧克力、口香糖、干吃面、冰品都可以算是“零食”。台湾的零食文化丰富多样,而且成长迅速,年增长率超过两成。两岸同文同种,饮食文化也十分近似,因此本期我介绍台湾的零食文化及消费趋势,供大陆的休闲食品企业参考。
零食最主要的时机探索
“吃零食”对消费者来说就是轻松,也意味着心灵压力的释放,所以吃零食者的心理状态是很值得营销工作者探索的。根据台湾市场机构的调查,消费者最常吃零食的时机首推“看电视”,高达75%,第二名是“无聊”,比例69%,第三名是因为“肚子饿”吃零食的只有39%,第四名是“与朋友聊天”占28%、“招待客人”23%与“出外旅游”16%。由此可见看电视、无聊、馋嘴是民众吃零食最主要的时间点。
而在不同性别年龄消费者的零食使用状况方面,女性还是比男性爱吃零食,女性在各类型零食的使用率均高于男性。在年龄层方面,零食可说是13-24岁的年轻族群的天下,他们在各种类型零食的使用上均明显的高于其它年龄层民众。
洋芋片﹑米果\仙贝﹑玉米点心──台湾零食市场的三大主销产品
台湾休闲食品市场目前的主销种类与消费者的年龄有不同的区别。根据最新E-ICP消费者营销数据库的调查,45-64岁的消费者与13-44岁的消费者在零食种类的取择上明显有所差别,最受欢迎的零食“洋芋片”,前者比后者少了两成,“米果\仙贝”前者却比后者多了两成,使米果\仙贝与洋芋片同列第一受欢迎的零食。
名列第三的是“玉米点心”两者也差一成。受欢迎排名稍后一点的“蛋卷”、“瓜子”、 “水果干/蜜饯”则较受45-64岁的消费者欢迎,但他们在“点心面\面丸子”、“鳕/鱿/鲑鱼丝”就比13-44岁的消费者差一些,或许是这些零食本身较难咬动的缘故。
不过,整体来看,45-64岁的消费者比13-44岁的消费者在零食种类的选择上较为分散,没有年轻人好恶明显,主要是彼此间的差距较小,这是成熟消费者重要的特性,东西只要好吃,什么都可以当零食,只要不要太难啃。
在各式各样的休闲零食中人们最常吃种类就是“洋芋片”(63.3%)了,因此业者无不看好此一市场的潜力,并积极开创市场。根据E-ICP调查近三个月最常吃的洋芋片,波卡Lay’s位居第一(13.7%),而原本洋芋片市场的强势品牌—品客洋芋片则落至第二(10.8%),而波乐、卡迪那、波的多则分居三、四、五名。
网络一族──快乐上网,也要快乐吃零食
台湾的休闲食品市场还有一个群体值得关注,就是广大的网络族群,因为他们有着比一般民众更高的零食使用率,换句话说,网络族群对于零食更为狂热。
为什么我说网络族群具有明显的“零食狂热”呢?根据数据显示,有93.6%的网络族群表示在过去三个月内至少有使用过一种以上的零食,这个比例明显的高于非网络使用者
(81.1%),而且在各类零食的使用上,网络族群均高于非网络族群。这种高使用率成为了第一个零食情结,“上网就要吃零食”。
第二个零食情结是,“不论年纪大小,上网都要吃零食”。整体而言不同年龄层的网络族群在各类零食的使用上差异都不大,这意味着各年龄层的网络族群都喜欢吃零食。在网络族群中,零食不在只是年轻人的天下,而是所有人都非常喜欢吃零食,这个现象与全体消费者由年轻人主宰零食市场的状况大不相同。
对于零食,网络族群明显的比非网络族群有着更高的使用率与偏好,而且不同年龄层在网络族群的零食使用行为上却没有任何的差异,无论各年龄的网络族都相当的喜欢吃零食,由此可知,网络族群确实的拥有与一般民众不同的零食情结,在他们快乐的上网同时,更要快乐的吃零食.
两岸休闲食品业者共同的发力点
我和百年智业团队一向认为, 做营销最重要的就是“消费者洞察”,观察消费者日常的活动或前往场所,因为这是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以及做好前期策划的重要依据。可别小看零食, 因为他已经成了两岸消费者日常生活及日常消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因此更应做好“消费者洞察”才能取得大的成功。本期所说的“看电视吃零食“的“沙发一族”﹑“没事嘴就馋”的“无聊一族”﹑“快乐上网, 也要快乐吃零食”的“网络一族”都是休闲食品业者应该特别发力的点, 值得两岸的休闲食品业者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