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将在曲折中前进


  在《博客日报》上能认得网友“杭萧钢构”你,我龚玉环非常高兴。尽管我们在中国股市问题上有一些不同的观点,但也有很多相同之处的。比如我们认为要用市场的方法去建设中国股市等等。

  其实,我们对股市的看法之所以存在不同点,那是因为我们对股市的看法存在角度的不同。我不是搞经济的人,在经济领域中只是个业余爱好者,所以,我看中国的股市往往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来审视的,也就是说从大的方面来看,至于中间的小变化那是不参与其中的。而你是个比较专业的人士,你对中国股市是从战术的角度来论述,从技术层面来分析股市中的事情。但是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中国的股市,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希望中国股市能按市场的规律来运行,让其健康发展,也就是说中国股市不再是“政策市”。

  其实,当今中国的现实制度和实际情况,就决定了中国股市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

  在中国生活、工作的人都应该清楚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读过《邓小平文选》的人都应该知道,中国改革开放搞经济发展是有条件的,也就是说,无论经济如何发展,但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要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不能变的。而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所以,从这点出发,在当前的中国,无论做什么事,无论进行那方面的改革,都必须以共产党执政的政治地位为中心,否则就别谈改革。

  而要保持、巩固共产党的这一执政地位,共产党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中国所有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的日子。在这样的思维下,共产党推行了经济体制改革,中国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革开放事业。

  当我们知道了中国政治的这一出发点和落脚点后,那么我们对中国经济领域中所发生的一切改革行为都是不难理解的。

  就拿股市来说吧。自共产党执政者以来,中国本来是没有股市的,但是,为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更好地发展,共产党必须要为国有企业建立自己的资本融资市场———股市。所以,人们必须要明白一个问题,中国股市的建立首先是为国有企业融资,其次才是让广大股民从中获利。如果认清了这一点,那么对“国有股减持”的问题也就会很好理解的了。

  如果有人说国有企业为了“减持”国有股,就有意把股价拉高,而等“减持”后股价就下来的想法,笔者以为是错误的。因为国有股的“减持”,就是为了融资,股价不高如何融资呢?这是国家建立股市的一个目的,能不让国有股“减持”吗?再说现在股市里的资金那么多,国有股减持是最好的时机,况且国有股减持是有时间、数量等限止的,也不是无限“减持”的。其实它的“减持”对当前降低股价上涨过快还有帮助的。假如中国股市今后按市场经济运作的方法继续推行,那么,中国股市的股票以后完全可以向全流通方向发展,国有股再也不用“减持”了。

  关于“全民炒股”,笔者以为是很好的发展方向。中国与外国不同,这是人们熟知的。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为了发展商品经济,从中央到地方,发了很多鼓励老百姓创业的文件,但是,老百姓却不敢去做生意,去创业。为何呢?那就是因为中国过去是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环境中走过来的,人们对中国的政策的稳定性还没有十分的把握,怎么敢去创业呢?所以,在企业中上班拿固定工资的人特别多。然而,若干年后,人们发现中央发展经济的政策没有变,也不会变了,人们的胆子才大了,创业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下海”这一词呢。

  其实,人们也清楚,市场是有风险的,不是“下海”的人都能发大财的。然而,“下海”后发大财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可是这种劳动赚钱之苦,与权钱交易赚钱这轻松,成为一些公务员留恋国家机关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实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思想腐败而又想不劳而获的官员,只要他们一旦实权在握,在这种轻松赚钱思维的推动下,让权力与经济挂上了钩,成为来钱的有效工具。而国家对这种腐败分子治理不严不重,腐败成本的低下,也使得很多官员效仿,轻松赚钱得以在中国全面推广。所以,腐败问题也就成了当前中国久治不愈的“毒瘤”,成为党中央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病”。

  现在,如果细心的人还会发现,在有些省,为了推行“全民创业”,想让公务员去“下海”,曾经出台过让公务员带薪创业的文件,此事在社会上还引来了非议。但是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也就是说,尽管政府部门出台了带薪创业的文件,响应者却寥寥无几。这是为什么?按理说,作为公务员,有了工资还有机会创业赚更多的钱,响应的人应该很多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其实,在中国出现这样的结果,也许外国人不好理解,但中国人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中国创业,尽管中国现在推行的是市场经济,但在国内实际上还是“关系经济”,只要有权,有关系,就能做任何生意,就能发财,白痴也行。没有权也没有社会关系,如果去做生意那能赚到钱呢?除非拿钱去打通各个“环节”,走行贿、拉关系之路,才有发财之希望。所以,在中国推行全民创业之难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对当前这种“全民炒股”现象,有人却很是不解。我们的政府不提倡没有股票知识的老百姓炒股,而老百姓却不管懂与不懂,都自发地加入到炒股行列中,其势头挡也挡不住。这种发生在中国的全民炒股现象,难道不值得人们深思吗?

  笔者以为,全民炒股的现象势不可挡有其合理的一面。首先,在中国创业难,成本大,老百姓还不富。比如说一个人手中有一万多元钱,你要他能创什么业呢?其实,这么点钱是什么业也创不成的。但是,这个钱炒股还是可以的。对一般的老百姓来说,有多少钱赚多少利。有大钱说赚大钱的话,没有大钱只能赚些小钱。其次,老百姓也看好中国股市。现在的中国股市与前几年的比有很大的不同。从政治上说,中央的领导人更加务实,关注民生,这是政治好的一面。而对股市本身来说,经过股改后,上市公司“纯洁”多了。所以,老百姓炒股是其必然的选择。第三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要求中国必须把股市建立好。管理层就有这样设想,让优质股上市;让H股回归;吸引国外优质企业来国内上市等等来抵制股价的过快上涨,同时,也想借此机会把中国股市推向国际,走国际化道路。当然,政府还要加强对股市的制度建设和完善,打击股市中的犯罪活动等等。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政府所做的这一切,目的都是为了让股市健康地发展。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炒股成为老百姓赚钱的重要途径,是不难理解的。

  然而,由于股市对中国来说还算是个“新事物”,它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在管理层,真正对股市很“内行”的领导也不是很多。因为,中国的官员都是一级一级提升起来的,在权力下运作资本,看不出其有什么经济才能,更不能代表其在市场经济中就有经济才能。况且,中国的经济学家,很少参与创业活动的。他们大多都是学校毕业后,凭着他的学位和知识站在专家的位置上,而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并非很清楚,所以人们也经常看到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所走的弯路。比如,我们国家过去推行的“夏时制”,就很好地说明了中国一些专家只是在做一些不切实的工作,这是他们对中国实际不了解的必然结果。所以,有人说当前的中国没有真正的经济学家。

  当然,全民炒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中国的老百姓在炒股中尝到了资本市场的“酸甜苦辣”,在市场中优胜劣汰,从中也必将成长一批资本市场中的人才,成为中国今后发展的有用之人。这就像商品经济时代,中国造就的一批企业家,成为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和走向国际市场中不可缺少的人才一样。

  最后,笔者认为,由于高层领导对中国股市在认识上还存在着差异和分歧,必将导致中国股市在曲折中前进。

  龚玉环

  2007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