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经济学观点,消费者对风险的偏好程度与其财富的支出占总财富的数量是相关的。指数期货为保证金交易,在可接受的财富支出范围内,买期货的“机会成本”很低,从而增加消费效用。
一般情况下,一个市场的投机性资金规模与国家的经济规模及国民财富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股指期货交易量也与现货市场交易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1、境外交易所期货与现货的关系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可分为三个层次:成功、活跃及繁荣。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股指期货交易额是现货交易额的1倍,属于成功市场,如美国;如果股指期货交易额是现货交易额的2倍,属于活跃市场,如韩国与我国香港;如果股指期货交易额是现货交易额的3倍,属于繁荣市场。极端行情下,股指期货成交金额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金额的5倍以上,一般只有在市场下跌时才会出现这种比例关系。如1991年,日本期货交易金额为现货交易金额的5.31倍,1992年为4.05倍,主要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股票价格大跌,现货市场成交量萎缩,而在指数下跌过程中,股指期货的套保与投机交易动机均会增强,交易量会显著放大,致使期货交易金额大大超过现货交易金额。
从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来说,香港证券市场和沪深证券市场可比性较强。例如香港投资者的投机喜好使得香港权证市场成为世界成交金额最大的权证市场,而沪深权证市场刚起步,就夺过了香港权证市场世界第一的宝座。
2006年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期货及期权)市场的交投量大增,是交投最活跃的一年,全年共成交期货及期权合约4291万张,较2005年增加68%。在所有期货产品当中,成交量最高的是恒生指数期货(占期货合约总成交(行情论坛)量64%),2006年全年成交合约1272万张,增幅达28%。恒生指数期货一点为50元,而恒生指数在2006年的中位数在17500点左右,所以单张合约价值87500元。1272万张合约对应价值为111300亿元,相当于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交金额的3.51倍。考虑到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交易量测算为双向,实际倍数为1.76倍。
按国际经验,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成交量约是现货的1至2倍。
2、我国股指期货交易量的估计
Kuserk 和Cocke(1994)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入市,股市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指期货市场和基础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呈双向推动态势。虽然,股指期货的市场规模可能超过股票市场,但这是场外资金大量流入造成的,对股市流动性具有长期推动作用;Damodaran 等(1990)对S&P500指数样本股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后的5年间,指数样本股的市值提高幅度为非样本股的2倍以上。这说明,股指期货的推出促进了指数成份股的交易活跃性,提高了个股的流动性;Jegadeesh 等(1993)则研究了S&P500指数期货对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他们以价差作为流动性的判断指标。实证结果发现,S&P500股票的平均价差显著增加,也就是说流动性显著增加。
李存修等学者(1998)以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为例,研究了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成交量的影响。他们以周转率作为流动性的判断指标。恒指期货上市后,成份股及非成份股的周转率都增加80%以上,可见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加,支持期货与现货之成交量呈净互补关系。香港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在当年就增长了60%,随后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
大部分研究结论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短期可能会影响股票市场交易量,但是中长期会使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量均显著增长。
沪深股票市场进入2007年以来,成交较为活跃,流动性过剩是沪深证券市场的现阶段特性。我们认为沪深证券市场中期仍将继续活跃,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活跃沪深300(行情论坛)成份股的交易。
以2007年3月16日沪深300收盘价2604点计算,股指期货合约价值78.13万元。在对股票市场不同成交金额以及单张不同手续费的假设下,我们对指数期货佣金总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我们认为沪深300成份股日均成交金额未来维持在600-800亿元的可能较大。股指期货为除权证外的唯一“T+0”品种,高杠杆和做空工具受到市场追捧的可能性很大,股指期货市场成交量将达到现货市场的1-2倍。因此,我们认为股指期货每日合约总数将为15万张左右(单向),假设期货公司每张合约手续费为70元(新产品刚推出时,手续费比例达到最高水平,例如权证上市初期),则佣金年度总量将达到50亿元左右。
一般情况下,一个市场的投机性资金规模与国家的经济规模及国民财富水平存在一定的关系,股指期货交易量也与现货市场交易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1、境外交易所期货与现货的关系
境外股指期货市场可分为三个层次:成功、活跃及繁荣。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如果股指期货交易额是现货交易额的1倍,属于成功市场,如美国;如果股指期货交易额是现货交易额的2倍,属于活跃市场,如韩国与我国香港;如果股指期货交易额是现货交易额的3倍,属于繁荣市场。极端行情下,股指期货成交金额超过现货市场成交金额的5倍以上,一般只有在市场下跌时才会出现这种比例关系。如1991年,日本期货交易金额为现货交易金额的5.31倍,1992年为4.05倍,主要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股票价格大跌,现货市场成交量萎缩,而在指数下跌过程中,股指期货的套保与投机交易动机均会增强,交易量会显著放大,致使期货交易金额大大超过现货交易金额。
从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来说,香港证券市场和沪深证券市场可比性较强。例如香港投资者的投机喜好使得香港权证市场成为世界成交金额最大的权证市场,而沪深权证市场刚起步,就夺过了香港权证市场世界第一的宝座。
2006年香港交易所衍生产品(期货及期权)市场的交投量大增,是交投最活跃的一年,全年共成交期货及期权合约4291万张,较2005年增加68%。在所有期货产品当中,成交量最高的是恒生指数期货(占期货合约总成交(行情论坛)量64%),2006年全年成交合约1272万张,增幅达28%。恒生指数期货一点为50元,而恒生指数在2006年的中位数在17500点左右,所以单张合约价值87500元。1272万张合约对应价值为111300亿元,相当于恒生指数成份股成交金额的3.51倍。考虑到恒生指数期货合约交易量测算为双向,实际倍数为1.76倍。
按国际经验,股指期货上市初期成交量约是现货的1至2倍。
2、我国股指期货交易量的估计
Kuserk 和Cocke(1994)对美国股市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指期货交易后,由于吸引了大批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入市,股市规模和流动性都有较大的提高,且股指期货市场和基础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呈双向推动态势。虽然,股指期货的市场规模可能超过股票市场,但这是场外资金大量流入造成的,对股市流动性具有长期推动作用;Damodaran 等(1990)对S&P500指数样本股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开展股票指数期货交易后的5年间,指数样本股的市值提高幅度为非样本股的2倍以上。这说明,股指期货的推出促进了指数成份股的交易活跃性,提高了个股的流动性;Jegadeesh 等(1993)则研究了S&P500指数期货对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他们以价差作为流动性的判断指标。实证结果发现,S&P500股票的平均价差显著增加,也就是说流动性显著增加。
李存修等学者(1998)以香港恒生指数期货为例,研究了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成交量的影响。他们以周转率作为流动性的判断指标。恒指期货上市后,成份股及非成份股的周转率都增加80%以上,可见市场流动性显著增加,支持期货与现货之成交量呈净互补关系。香港1986年推出恒生股指期货后,股票交易量在当年就增长了60%,随后股票交易量不断增加。
大部分研究结论认为股指期货的推出短期可能会影响股票市场交易量,但是中长期会使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交易量均显著增长。
沪深股票市场进入2007年以来,成交较为活跃,流动性过剩是沪深证券市场的现阶段特性。我们认为沪深证券市场中期仍将继续活跃,股指期货的推出也将活跃沪深300(行情论坛)成份股的交易。
以2007年3月16日沪深300收盘价2604点计算,股指期货合约价值78.13万元。在对股票市场不同成交金额以及单张不同手续费的假设下,我们对指数期货佣金总量进行敏感性分析。
我们认为沪深300成份股日均成交金额未来维持在600-800亿元的可能较大。股指期货为除权证外的唯一“T+0”品种,高杠杆和做空工具受到市场追捧的可能性很大,股指期货市场成交量将达到现货市场的1-2倍。因此,我们认为股指期货每日合约总数将为15万张左右(单向),假设期货公司每张合约手续费为70元(新产品刚推出时,手续费比例达到最高水平,例如权证上市初期),则佣金年度总量将达到5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