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80%违法占地涉及地方政府”
据《 中国网 》报道:记者今天从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从2005年8月开始,国土资源系统开展了治理商业贿赂的专项行动,到今年5月份,一共查结国土资源领域商业贿赂案件98件,涉案金额4330万元,给予党纪、政绩处分的是37人,给予刑事处理的是66人。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披露,从土地违法案件的统计当中,大致可以分为非法批地、非法占地和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其中,非法占地的案件,占所有案件宗数的80%,非法批地的案件占20%。从涉及违法的用地面积来看,非法批地的案件,占用涉及土地面积的80%,主要是地方政府和涉及政府为违法主体的案件,用地面积为80%,以公民、个人或者企业违法占地的面积是20%。
“政府违法批地占整个土地涉案面积的80%,”这个数据令人深思!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1、政府违法批地的体制和制度原因?2、如果处理?是否法不责众?
土地资源、金融资源是市场资源配置中最稀缺的资源。土地成为地方政府第二财政,以土地资本作资本运作支点,用土地招商,用土地寻求银行贷款。物以稀为贵,地价是地方政府抬高的,中国房价为何难调控,根本上是与土地制度和金融体制有关,党的十六大提出政府职能的四个方面,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在对政府机制的把握上,应更加凸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代表国家行使土地所有权的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常常不自觉地在房地产市场担当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在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程度日益加深的市场环境里,掌握土地和资本的特殊利益集团是否搞圈地运动,值得密切观察和监控。改革发展要以人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两极分化,改革结果人民不满意,改革能算成功吗?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惠新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了二00七年查办案件的重点是:
——坚决查办党员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利用人事权、司法权、审批权、行政执法权谋取私利的案件。
——严厉查办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案件,特别是违规发放、核销贷款的案件,在政府投资项目中搞虚假招标投标的案件,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或擅自变更规划获取利益的案件,违规审批探矿权和采矿权、参与矿产开发的案件,在企业重组改制中隐匿、私分、转移、贱卖国有资产的案件。
——严肃查办各类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案件。
问题在于法不责众咋办?观念的、体制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多管齐下,土地制度和金融体制改革正是中国改革最难的关口,然而不改革不行哪!在改革中发展规范,寻求不发生社会震荡的措施是当务之急!
以深圳、重庆两个城市土地资源趋紧说明问题的紧迫性。 深圳发展也面临“四个难以为继”——土地有限,难以为继;资源短缺,难以为继;人口不堪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严重透支,难以为继。这正是深圳需要通过改革、创新、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
重庆直辖市幅员面积8.24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6.25万平方公里,占重庆市总面积的75.8%;丘陵面积:1.5万平方公里,占重庆市总面积的18.2%;盆地面积:0.29万平方公里,占重庆市总面积的3.6%;平坝面积:0.2万平方公里,占重庆市总面积的2.4%;重庆直辖市面积虽大,但真正可以利用的土地并不多。重庆可供开发的土地也越来越少。按照有关部门的统计,1997年~2010年,国家批准重庆市规划用地总量为4万公顷。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经用地3.47万公顷,占总量87%。这意味着重庆市今后几年的时间内,只有0.53万公顷土地可作为开发、建设用地。
重庆市经委曾出台《关于加强我市特色工业园区集约用地促进园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全面清理园区的项目用地。市经委将会同市国土房管局,每年对园区项目用地进行一次清理,核查其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产出效益和容积率。要求园区每平方公里的投资强度应达到8—13亿元,产出效益应达25—50亿元,并根据行业特点尽量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容积率。对于已审批征用但闲置的土地,要限期进行开发,坚决收回“圈而不用”的土地;已经审批的储备土地,要全力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退城进园”企业原有土地,必须交由土地所在地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审批权限和新的土地用途确定土地供应方式。这种作法值得肯定,但总觉市政府对土地资源钟爱有加,市场化进程滞后,行政性配置仍然过多。“市场主导,政府促进”让资金、资本自由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显而易见,新特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与政府转型密切相关。离开政府改革的逐步展开和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不可能的。
政府依法行政是关键。
相关文论参见:cailv.bokee.com
蔡律 2007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