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税行业自律的概念


  
  什么是自律?词典里的解释简单明了:“自”就是自己,“律”就是约束;合起来就是自己约束自己,或换一个说法“自我约束”。《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管理办法(试行)》的定义是:“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管理,是指行业的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在执业及与执业相关活动中应遵守的行业规范。”从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的主体看,有三部分:一是注册税务师(执业的与非执业的及在税务师事务所从事与注册税务师相关业务的其他从业人员);二是税务师事务所(包括法人的与非法人的);三是各级注册税务师协会。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的依据有三部分:一是法律,就是以相关的法律进行自律;二是行政法规、规章,就是以涉及税务的行政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自律;三是行业的行规,就是以本行业的行规——《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管理办法(试行)》进行自律。

  注册税务师行业自律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行业自律是自我管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一切事项将由企业自行解决,以前许多由政府行政部门管理的事宜,将逐步转交给协会。这是由市场经济决定的。行业自律是自我约束:《辞海》中对自律的解释:“德国康德的伦理学用语言。同‘他律’相对。自律是指不受外界的约束,不为情感所支配,根据自己的良心,为追求道德本身的目的而制定的伦理原则。”。可见自律本身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上的,是靠对“承诺”负责的精神,也就是对契约负责的精神。也就是说,在行业内部,要自觉遵守行规。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行规不同于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但它本身也具有约束力。其约束力在于,某一方成员如不履行应尽的义务而使其他有关成员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受害方会通过对等的原则,终止对其履行相应的义务,所以在行业中如果一个成员不按行规办事,就会在行业内受到群起而攻,全行之讨,使其无法在行业中生存。国外有“宁可犯法,不敢违规”之说。当然,我国的注册税务师的行规,第十七条执业操作的第—项就规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注册税务师执业准则》、《税务代理从业人员守则》、《税务代理业务规程》。”就是说,行业自律包括法律依据。行业自律的目的是自我发展:它既是行业自律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对象不仅限于国内同行业,今年我国的税务服务市场就要开放,因而我们需要对新的竞争对手进行分析研究,确立自身的发展方向。应多角度地考虑行业的发展问题,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