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的影响


        长城宾馆大厅的一角有一个书摊。今天,我在那里转悠时,摆书摊的小伙子,热情地向我兜售。

        说兜售其实也是冤枉了他。他是那般热情,那般的文质彬彬,那般地对书——文化和知识的一种载体阐述得全面和深刻,让我几十年来没丢下过书的书呆子也自愧弗如。自愧弗如之下,我便掏了80元钱,买了一套《禅的心语》。小伙子对我反感那些个装璜精致的高档书有不同的观点,对我引用袁枚“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论据也予以澄清。他还说书和网络不同,真正读书,还得有一册在手,细细地去读、细细地来品。

        他说有一个建筑老板是他的常年顾客,几年来,他在这里买了一万元以上的书。我说,建筑老板买书,要么是为了送人,要么是为了放在家里装点门面。小伙子说,他原先也是这么认为的。但后来和建筑老板熟了,才知道那些书都是买回去放在家里的。 他说建筑老板很坦诚:所买的书,自己是看不成了——不想看,没时间看,看不懂,这些因素都有。但老板有两个儿子,都在上学。他说供儿子们衣食住行,是父母的义务,如何让儿子们多学点知识,在书本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更是父母的责任。他们这一代不能亲口亲身传授,那就多买点书给他们学吧。他也知道,买这么多书,儿子们一时也看不了,有的书甚至不会去看。但他还是抱着希望,哪怕儿子们从每一本书里学到一段话,学到一点做人的道理,买的这些书也是物有所值了。既便是放在家里一时闲着,环绕四壁的书籍,比屋里放一张麻将桌要强多了呢。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听过的关于书、关于知识的作用的最朴素的阐述。读了几十年的书,自认为对书的感情颇深,对书的作用感受也多。也自以为是文化人,有时竟以为书本、文化、知识就是几个读书人的专利。但小伙子的故事,让我知道了知识的力量其实体现于无处不在,书本的影响也遍布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而我只是书海中的一只小小虫子。

        向一切爱好书籍和读书的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