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江泽民对台湾问题的八点意见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995年1月30日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对台湾问题提出八点意见:
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2.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3.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4.面向21世纪,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5.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6.进一步寄希望于台湾同胞。
7.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
8.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对八点意见的释义:

1.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论和行动,都应坚决反对;主张“分裂分治”、“阶段性两个中国”等等,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也应坚决反对。 对于台湾同外国发展民间性经济、文化联系,我们不持异议。但我们反对台湾以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为目的的所谓“扩大国际生存空间”活动。 
2. 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在谈判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作为第一步,双方可先就“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在此基础上,共同承担义务,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对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进行规划。至于政治谈判的名义、地点、方式等问题,只要早日进行平等协商,总可找出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
根据形势的发展,在谈判对象上,由过去强调国共谈判到吸收两岸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在谈判上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当然也包括台湾当局关心的各种问题,特别提出关于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实现和平统一的问题,可以分步骤实施。第一步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双方就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谈判,并达成协议。关于谈判的名义、地点、方式问题更是可以平等协商的。为了创造谈判的条件,提出两岸高层领导互访可以共商问题,可以交换意见,也可以走走看看,创造和缓气氛,充分表达了我们党和政府的意愿和务实态度。

3.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江总书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诺言,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宽宏大量,只要台湾没有真正滑进“台独”的泥坑,我们就要求同存异,耐心地做争取工作,尽量使之转变。我们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又要争取最好的结果,岛内分离倾向的增长,也给和平统一问题带来了复杂性。由于两岸长期隔绝,不少台湾民众对“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重要意义还缺乏了解,加之台湾当局误导舆论,造成了台湾民众多数希望“不统不独”、“维持现状”的心态。因而争取人心的工作是一个相当艰巨而长期的过程,不是用武力可以解决的。岛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总利用“中共武力犯台”去恐吓台湾民众,分离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江总书记用正面的表述的方法加以阐述,使台湾民众了解和理解我们的诚意。

邓小平早有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准备。

     1984年邓小平曾说:“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 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因为我们精力要花在经济建设上,统一问题晚一些解决无伤大局。但是,不能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也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策略”。[ 《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86~87页。]

4. 面向21世纪,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
 
      推动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是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向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具有可能性、现实性和必然性。两岸关系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给两岸的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的不断扩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世界经济格局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动,为两岸经贸合作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两岸唯有加强经贸交流与合作,才能适应潮流、迎接挑战,为两岸的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开创美好的远景。两岸在经济领域中合作的方式、项目、地区都非常广泛,因此不要以政治的分歧而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将切实维护台商的一切正当权益。我们赞成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商谈并且签订保护台商投资权益的民间性协议。

5.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明有过伟大的贡献。中华民族文化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也是实现和平统一的一个重要基础。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伟大的爱国主义传统,也是我们实现祖国统一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源泉。两岸同胞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认同特别是近代历史,都以继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振兴中华为目的,一定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处理好自己内部的事务,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

6. 进一步寄希望于台湾同胞。
  
   台湾同胞,不论是台湾省籍还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江泽民强调要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生活方式和当家作主的愿望,保护台湾同胞一切正当权益。党和政府各有关部门,包括驻外机构,要加强与台湾同胞的联系,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关心、照顾他们的利益,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江总书记的讲话,充分阐明了统一前、统一后关怀、重视、尊重台湾同胞政治、经济以及其它正当权益的原则和措施。这一条完全是从保护台湾同胞的利益出发,同胞亲情,溢于言表。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愈受到尊重、保护,由于历史原因而造成的部分台湾同胞与祖国大陆的疏离感就愈能尽快消除。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也已经认识到,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利益,并将继续带来更大的利益,而中国的统一强盛,将使台湾同胞有更多的机会来运用大陆的腹地发展经济,更加充分地享有一个伟大国家的尊严和荣誉。
   这一条的根据就是台湾岛内政局的变化和统一大业目标,具体体现了“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基本方针。反映解决问题的基点放在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把争取民心作为当前对台工作一项极为重要迫切的任务。 

7.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

也欢迎他们前来参观、访问。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台湾政治生态发生重大变化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很有新意。希望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发出强有力的信息,以理性、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态度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8.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可以共商国是,也可以先就某些问题交换意见,就是相互看看,也是有益的。中国人的事我们自己办,不需要借助任何国际场合。
两岸高层早日接触,只有多接触才能相互了解,增进共识。只要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实事求是,求同存异的精神,通过努力,排除干扰,一定可以达成双方都满意的结果。邓小平在1983年6月就提出“要多接触,增进了解。我们随时可以派人去台湾,可以只看不谈,也欢迎他们派人来,保证完全保密”。一晃十多年过去了,两岸高层接触至今没有实现,江泽民总书记实际上是再一次发出邀请。但又很有新意。因为以前中共一直提:“中共中央欢迎国民党中央负责人以及国民党中央授权的人士访问大陆”,中共代表也愿应国民党的邀请前往台湾,共商国是。江泽民首次使用了“我们欢迎台湾当局的领导人以适当身份前来大陆访问;我们也愿意接受台湾方面的邀请,前往台湾”的提法。所谓台湾当局以适当的身份来访,是指访问的身份应符合一个中国的原则。
台湾问题是我们自己的事,无须借用任何国际场合,这既是表明我们反对把台湾问题国际化的立场态度,也是反对岛内有人想借江李在国际会议时会面以造成“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做法。
对话、交流是当今世界的潮流,更何况本属同一民族,同一国家的两岸,更应该进行对话和接触、交换看法,增进彼此了解,增加共识。现在两岸民间性、经济性、事务性、功能性的会谈为高层人士的互访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两岸人民企盼高层的早日接触。

    此外,江泽民还表达了其他愿望。如: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为促进两岸关系、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振兴,作出了许多努力,功不可没。我们希望广大港澳同胞、海外侨胞为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统一祖国和振兴中华做出新的贡献。
    早日完成祖国统一,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无限期地拖延统一,是所有爱国同胞不愿意看到的,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我们呼吁所有中国人团结起来,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统一,反对分裂,全力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中华民族现代发展进程中这光辉灿烂的一天,一定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