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80年代初期直到90年代初期的十多年时间里,社会学界运用从西方社会学中所学到的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选取大规模样本,用问卷来收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基本的统计分析,以此来得出结论。以定量为特征的抽样问卷调查,在80年代初期通过西方社会学者介绍引入我国后,突破了国内长期以来仅采用以定性为特征的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的局面,推动了我国社会学定量研究方法的发展。
据统计,1982—1988年发表在《社会学研究》及其前身《社会调查与研究》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共94篇,其中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的达到48篇,占51%;采用传统调查方法的为39篇,占41%。一段时期中还形成了社会学界的“问卷热”——只要有可能,研究者往往更热衷于采用问卷来收集资料,而问卷调查也几乎成了社会调查,甚至是社会学研究的代名词。这一时期的经验研究具有“大规模、大样本、重描述、浅分析”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学者刚开始接触西方定量的问卷调查方法,对该方法的认识存在表面化、简单化现象,导致在研究中片面追求大样本、长问卷和多数据,但统计分析十分简单,也无理论分析框架。在一部分研究者眼里,似乎只有抽样问卷调查才具有科学性。在他们看来,数字似乎比文字更具有科学性,定量分析也比定性分析更具有科学性。许多研究只注重收集那些主要反映“面上情况”的一般信息,而忽视了对特定个案和特殊群体等“点”的内容结构的深入研究。当时一些被认为是较科学的研究,主要都是这种“描述性”研究,采用发问卷、抽取样本、统计百分比等等来进行的。这一时期中较有影响的研究有“全国五城市家庭调查”(1983年)、“天津千户居民调查”(1983—1993年)、“中国青年职工状况调查”(1983年,样本规模达12000份)、“中国青年农民状况调查”(1983年,样本规模达到25000份)等。
与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水平相比,我国社会学研究在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⑴在统计调查论文中,仍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没有提出明确的理论假设,使得定量数据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意义,影响了研究的理论性和学术性。⑵在实地研究中,大量使用内容和可靠性十分有限的官方文献资料降低了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⑶在问卷调查中,非随机抽样方法所占的比例过大(占39%),使许多问卷调查结果不能准确恰当地推论到总体,降低了研究的意义与价值。(4)统计分析的水平普遍偏低和使用中、高级统计分析的人群过于集中,对学科技术手段和学科专业化的发展产生制约。
从我国社会调查问卷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指导经验研究的方法论思想的某些变化:⑴80年代我国社会学研究更多地受到美国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90年代以来通过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批判以及欧洲社会理论和研究方法论的引入,我国学者对定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定性研究方法的作用有了更新的认识。⑵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和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许多研究者认识到,经验研究不能停留在仅仅对社会现象作宏观的整体描述,而且应当对各种具体现象的深层动因和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这就需要以人文学科的或阐释学的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深入访谈、解剖个案等实地调查方法。
据统计,1982—1988年发表在《社会学研究》及其前身《社会调查与研究》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共94篇,其中采用抽样问卷调查方法的达到48篇,占51%;采用传统调查方法的为39篇,占41%。一段时期中还形成了社会学界的“问卷热”——只要有可能,研究者往往更热衷于采用问卷来收集资料,而问卷调查也几乎成了社会调查,甚至是社会学研究的代名词。这一时期的经验研究具有“大规模、大样本、重描述、浅分析”的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学者刚开始接触西方定量的问卷调查方法,对该方法的认识存在表面化、简单化现象,导致在研究中片面追求大样本、长问卷和多数据,但统计分析十分简单,也无理论分析框架。在一部分研究者眼里,似乎只有抽样问卷调查才具有科学性。在他们看来,数字似乎比文字更具有科学性,定量分析也比定性分析更具有科学性。许多研究只注重收集那些主要反映“面上情况”的一般信息,而忽视了对特定个案和特殊群体等“点”的内容结构的深入研究。当时一些被认为是较科学的研究,主要都是这种“描述性”研究,采用发问卷、抽取样本、统计百分比等等来进行的。这一时期中较有影响的研究有“全国五城市家庭调查”(1983年)、“天津千户居民调查”(1983—1993年)、“中国青年职工状况调查”(1983年,样本规模达12000份)、“中国青年农民状况调查”(1983年,样本规模达到25000份)等。
与国外社会学研究的水平相比,我国社会学研究在方法的运用上还存在着某些不足:⑴在统计调查论文中,仍有一定数量的论文没有提出明确的理论假设,使得定量数据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意义,影响了研究的理论性和学术性。⑵在实地研究中,大量使用内容和可靠性十分有限的官方文献资料降低了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⑶在问卷调查中,非随机抽样方法所占的比例过大(占39%),使许多问卷调查结果不能准确恰当地推论到总体,降低了研究的意义与价值。(4)统计分析的水平普遍偏低和使用中、高级统计分析的人群过于集中,对学科技术手段和学科专业化的发展产生制约。
从我国社会调查问卷研究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指导经验研究的方法论思想的某些变化:⑴80年代我国社会学研究更多地受到美国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90年代以来通过对实证主义、科学主义的批判以及欧洲社会理论和研究方法论的引入,我国学者对定量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和定性研究方法的作用有了更新的认识。⑵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深入,社会学研究的主题和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许多研究者认识到,经验研究不能停留在仅仅对社会现象作宏观的整体描述,而且应当对各种具体现象的深层动因和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这就需要以人文学科的或阐释学的方法论为指导,运用深入访谈、解剖个案等实地调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