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动纳入跨国公司生产链
跨国公司形成了技术研发、原料供给、生产制造、金融安排的全球一体化体系,全球资源统一调配。在“走出去”初期要积极争取纳入跨国公司一体化生产体系,借船出海。深圳许多台资企业如富士康就是作为跨国公司价值链的生产环节获得快速发展。同时要积极建立全球一体化经营架构,站在全球视角进行资源整合,如华为、中兴通信正在建立覆盖全球的经营网络,组建多个地区总部。
(2)建立国际战略联盟
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战略联盟势头迅猛,联盟数量涉及行业日益增多,形成21世纪跨国公司新的商业模式。例如1999年法国雷诺和日本日产汽车组成战略联盟应对全球竞争,双方不兼并不重组,而是相互交叉持股,使两大公司的技术开发、采购网络和市场营销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方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盈利能力和股票价格都得到了明显提高。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我国一系列战略重组,包括柯达和乐凯、大众和一汽、奔驰和北汽的合资合作,都是互利双赢的战略联盟。目前我市企业在境内外与跨国公司组建战略联盟的合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深圳TCL与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整合、三九与日本八九君泽株式会社分享各自销售渠道、华为与西门子在数据通信领域携手等等。战略联盟新模式值得我市其它企业借鉴,通过与跨国公司组成战略联盟走向世界。
(3)发展核心竞争力
自拉哈拉德和哈默1990年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以来,突出主业和归核经营已成为新世纪跨国公司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基本特征。进入21世纪,不少大公司在跨国经营中主动削弱或放弃企业边缘业务,特别是在美国安然公司因多元化经营引发财务危机导致破产后,他们不断加强核心业务投入和技术开发,形成企业独特的具有显著差异化的持续竞争能力。《财富》杂志最新统计,世界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70%~95%的有194家,占38.8%;相关产品销售额占企业销售总额70%的有146家,占29.2%,说明发展核心竞争力越来越成为跨国经营关键。
(4)推行属地化战略
目前跨国公司普遍认识到,要更好地占领东道国市场,首先必须融入当地社会,成为地地道道的当地企业,为当地社会做贡献。为此,跨国公司非常重视属地化战略,在市场、人员、物料采购、资金、研发、文化等方面加强与东道国联系,在利用好东道国资源的同时,为东道国发展做出贡献。属地化战略是跨国公司发展跨国经营的基本经验,值得深圳企业认真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