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跌就卖,一涨就买,从来就是股市中占绝对数量优势的散户的故事。就这样,每年大量白花花的银子在这种情绪化的操作中付之东流。
散户和机构的区别之一,是散户在股价涨的时候做买,机构在股价跌的时候做买。机构在买股票的时候,希望股价下跌,所以才有振仓。一旦下跌,想买进就容易得多,因为散户慌了。因为他们不知道股价为什么会下跌,不知道股价会跌到哪里。因为他们即便知道一些,但他们也无法控制股价的涨跌。于是只能认命,愿赌伏输。
散户干嘛要在涨的时候买呢?因为,无数次的教训是,越跌越买的结果是越买越跌,最后弹尽粮绝,看着股价飞流直下,明知道还可以摊薄股价,但也力不从心了。就有一位朋友,50元买进东方明珠,结果在长期的下跌中,本着好股票越跌越买的原则,一直坚持“低位”补仓,从50元“追补”到30元,没钱了。当股价跌到15元之下时,他天天唠叨:现在股价真低,要是有钱,我全仓介入。他说对了,但是没法落实。看着股价上涨,却与他关系不大,因为40元的成本要解套,决不是那么简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越跌越买的结果都是越买越跌,但是,相信大家对此会有刻骨的感触。
机构干嘛要在跌的时候买进呢?这就是机构与散户比较大的区别。机构的资金庞大,股价在上涨的时候筹码特别的珍贵,一买就上,追不到。只好在大家都认为必须卖出的时候买进,才能捡到便宜的筹码和足够多的筹码,在拉升的时候,才会最大限度地多赚钱。
机构买卖股票,从来不是情绪化操作的,也是坚决杜绝情绪化操作的。他们对大盘的未来走势做出了分析之后,开始按照分步的计划实行,特殊情况需要改变的,也必须有一个尽可能科学的和准确的理由,然后才能改变原来的决策。
散户就不同,很多时候,是根据盘面的表现来判断,根据消息的变化来判断,或者根据技术面的信号来判断。而这一切,都表现在股价的变动上——只要股价涨,消息面也开始向好,技术面好看,市场人气也好。而股价即将运行的实质性方向的判断,如果你的判断能力不是足够的强,就很难准确。
即便有很多朋友多年练就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判断“绝招”,但是,在不断变化的盘面面前,往往不堪一击。比如你判断最近要涨,结果大盘来了一次急跌,跌得很恐怖,这就非常有可能改变你的操作思路,当你的思路改变之后,大盘又反身向上,真的大涨了。你判断的对不对?对了。但是操作的时候受到盘面短线走势的干扰,情绪占了上风。
要知道,每次的下跌,都会给人沮丧的感觉,每次上涨,都会给人兴奋的感觉,这就是情绪化操作的根源。
在实践中避免情绪化,不等于不按盘面的走势操作。一些短线的做手,一旦发现大盘或个股有调整的迹象,立即出局等待,待重新出现强势信号的时候再介入,按照一定的规律去运作,虽然变化比较快,但不属于情绪化操作。
这是一种矛盾,但如果掌握的好,能够辩证地去对待,就会减少很多失误。
通常在跌势初期可以回避,一旦跌到跌不动的时候,就可以逢低买进。这样一说,好像空泛得很。为什么?就是因为盘面是多变的,形态有时候是非常复杂的。但是,你试着按照理性化的计划性的方式去操作,你会发现,一段时间下来,至少回避情绪化的操作会减少一些失误,甚至会改变你的操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