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木
从年初起媒体就在等待的“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估计将被无限期推迟发布。专家称,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唯GDP至上,要进行绿色GDP核算,阻力非常大。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目前还只是在研究中,国家统计局将本着十分严谨、科学、慎重的态度,继续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努力地探索可行的核算办法。(7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期待已久的绿色GDP核算报告始终没有出台,专家和统计局官员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说法。专家认为阻力非常大的原因是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唯GDP至上。统计局官员解释绿色GDP核算还只是在研究中,要十分严谨、科学、慎重地探索可行的核算办法。
在我看来,这些解释都回避了问题的实质。绿色GDP核算系统是前所未有的体系。国际上现在还没有这个意义上的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但人家没有不等于我们不能够有。我们现在选择的改革道路不也是别人没有过的吗?就算绿色GDP核算是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如定价问题,也可以通过一些手段来解决,达到更加严谨、科学的要求。例如,国外就发明出一种可称为公众评估的办法,得出主观评价的数据成为绿色GDP的重要补充。再说,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唯GDP至上,为什么?实质的问题是因为到现在为止,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办法没有根本的转变。
科学发展还只停留在观念,没具化到考核指标上,使得政绩考核办法和科学发展观脱节。前不久笔者对照一份地方政府近两年的目标考核后发现,GDP占在考核中依然权重很大,为了体现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在详细分解图表中加入了一些涉及民生或减排指标,权重却依然低得可怜,甚至不到5%。而所谓绿色GDP,就是要在现行GDP数值上做减法,减去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虽然它可以在实质上代表国民经济增长的净正效应,但也在客观上显示了各级官员政绩的净负效应。在考核指标没有变化的前提下,这样的减法直接影响政绩。比如根据对北京市1997年绿色GDP进行核算的结果表明,按生产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4.94%,按支出法计算的绿色GDP占GDP的75.75%。也就是对当年直接体现政绩的GDP指标打了7.5折。试想,在现行的目标考核体系下,各级官员怎么甘心给自己的政绩打折?怎么有动力去推行绿色GDP?
此前,在政绩考核与推行绿色GDP之间因果关系上我们有些误解。公众对绿色GDP的热切期待是因为大家觉得这些年的环境恶化在于片面追求GDP的高速增长,一旦确立绿色GDP指标体系,相对于以GDP论英雄,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将对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本身没有错。误解在于由此引导了这样的推论:只有推行绿色GDP才能改变干部的政绩观。而推行绿色GDP几年的等待,10个试验省市都不愿意公布数据的尴尬都说明,政绩考核体系不改变,绿色GDP无法推行,只有改变政绩考核体系,才能推行绿色GDP。
所以,改革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环境资源进行核算,推行绿色GDP的重要前提就是要首先改变各级官员的政绩考核办法,确立与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政绩观相匹配的政绩考核体系,推行绿色GDP才能成现实。
新闻连接:http://news.163.com/07/0723/03/3K2AEEEQ000120G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