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


象任何一个成长中的民营企业一样,这家企业有着烦恼。
 
首先的烦恼是业务扩张的冲动与扩张能力之间的矛盾。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品牌市场认知度的提高,好象订单越来越多,市场机会越来越多,但是真正落到自己手上的订单却不多。在公司规模小的时候,老板与业务员角色重叠使得决策快捷化,但是随着规模扩大及层级提高,一些市场上的小决策只能放下去到市场总监、经理及业务员,决策速度与效率却在降低。没有一个完整的市场管理机制支撑,市场机会却不一定能转化为自己的财富。
 
对于这家企业而言,投标报价能力严重约束着企业。有老板参与的时候,多年的经验及风险承担意识可以迅速决策,当时也面临的小客户。现在面临着大客户,老板又不能参与,“临门一脚”水平不够。
 
其次的烦恼是成长降低需求与管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规模生产,必然意味着成本降低。这一个普通的道理,却不一定适合每个企业。很多企业根本算不清楚自己的成本到底是多少,也说不清与自己规模生产相当的成本一般是多少,自己的差距或优势是多了。规模生产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欲来欲高。
 
这家企业这一问题非常突出。订单机会似乎越来越多,人员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突然发现许多订单实际上没有盈利的。
 
第三但却非最后的烦恼,人才及人才管理的矛盾。谁都知道人才重要,但是规模大一点后,发现人才根本跟不上企业的步伐。怎么办?这时人才管理能力就成了瓶颈。新进的与员老之间的冲突,水平高与水平低的冲突等等便会出现,于是人们就想到了“辞退”。
 
这个企业就是这样,似乎任何一个员工都认为应该“优胜劣汰”。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提到绩效不佳的同事时似乎总是残酷些。但做为老板却面临一个问题,谁来干活?这个项目管理为主的公司,项目管理型人才最容易出错,也最容易离职。到最后,多年来竟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核心项目管理人才。人们最容易忽视管理专家吴成云提出的“员工素质相对论”,总是以多重标准要求着别人。
 
在与我聊天中,W总偶而反应,但当仔细看她的眼神时,却发现在眼底深处有一丝焦虑。多年的磨练,让她学会了沉静,然而眼前的事却让她兴奋不起来。
 
我们在一起分析了问题,聊天中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我知道她很着急,因为上半年的业绩出现了大的倒退。
作者:任俊正  元动力管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