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你赚了多少--再谈思维和观念的更新


  还有一周,2006年要画上句号了,大家也要结账盘点了--今年操作如何?盈利多少?肯定心有百态,得意、高兴、苦恼、后悔、遗憾、失望......不一而足。此时,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要对今年的操作进行一番总结,特别是在思维和观念方面。最近,从群里一些朋友的操作上,看到一些问题。潜龙先生等一批高手推荐的一些好股票,拿不住,一些朋友买进以后,稍有蝇头小利就抛出了,或许小赚即安,或许想高抛低吸,或许怕到手的盈利丧失,也或许是四年的熊市形成的心理所致吧?

  本人在11月19日《八月以来的感悟与总结》和其他场合多次疾呼,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条件下,大局观和操作思路、操作方法必须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观念上要有新思维,不能墨守成规,否则会赚了指数少赚钱不赚钱,甚至亏钱。在未来的市场尤其是期指推出后,更是如此。从群里一些朋友的操作中,不仅没有新的观念和思维,一部分朋友仍以熊市的方法在操作,白白丧失了好股票和好机会,真是可惜。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维和观念决定操作方法,方法的正确与否决定盈利的程度。今天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克服惯性思维》,本人感到言之有理,推荐給大家,这也是思维和观念要更新改变的内容之一。

  买能够“大量供应”的股票

  ——克服惯性思维之一

  昨天有人不知从哪搞到我的手机号码,打电话来请要我推荐一只1000多万流通盘的小盘股,被我婉言谢绝了。那只小盘股业绩尚可,具有注入优质资产的题材,后市理应看涨,而我之所以不肯推荐,是因为——

  眼下开放式基金销售相当火暴,基金经理们手攥几十亿、几百亿的钞票,最愁的是买不到能够迅速建仓的筹码,你一个区区1000来万的小盘股,既有业绩又有题材,持有者谁不惜售,基金要想买到一定的数量,要“吸”到猴年马月?

  一只几百个亿的基金可谓超级机构,一笔买单动辄就是几十万股、几百万股,君不见联通在突破3.00元之前,乖乖隆地咚,竟然出现过一单横扫1500万股的大手笔,比通吃包圆儿你这只小盘股还多呐!

  能够大量供应筹码、也就是流通性能好的股票才会受到大机构青睐,才能使大机构手中的钞票迅速变成股票!这也是我近来反复推荐“大象”的重要原因!

  我坚信流通性绝佳的工行、中行、中石化、联通、宝钢还会涨;我坚信通过整体上市一下子增加了好多流通股的上港集团会在巨大的缺口里不断向上挺进;我坚信即将上市的中国人寿15亿A股又将成为大机构争食瓜分的盛宴!

  散户就应该像藤一般地紧紧缠住机构这棵大树,分食它一杯羹!

  买“不补缺口”的股票

  ——克服惯性思维之二

  曾经深入人心的缺口理论把向上的第一、第二、第三个跳空缺口分别称之为突破缺口、持续缺口和竭尽缺口(向下的亦然),并有“缺口必补”的股谚四下流传,在今年的大牛市中,所谓“缺口必补”的理论最为害人!

  老沙喜欢用事实来说话,先看大盘,以沪综指为例——

  今年五·一黄金周后1444.71-1446.99的向上的跳空缺口至今未补,紧接着第二天又是一个向上的跳空缺口至今未补,其后在11月16日、11月17日、12月18日分别出现向上的跳空缺口至今都未补……

  再看招行、浦发银行等无数强势股至今都存在着向上的跳空缺口未补!

  我认定,本轮行情大大小小的庄家们最显著也是最狡猾的建仓手法就是“制造向上的跳空缺口”!用“制造缺口”来强行建仓!每出现一个向上的跳空缺口就阻止一部分投资者在缺口上方买股票,就恐吓一部分投资者在缺口上方抛出筹码!

  在牛市中,缺口是一条沟,股市的车在上面走才能震出套牢盘和获利盘!缺口是一条河,使胆小的人坐在岸边望着对岸;缺口是一个很深的陷阱,掉进去的是无数带血的筹码!

  缺口处庄家与你招招手,然后扬长而去;缺口处基金经理与你说声再见,然后急忙钻进电梯;缺口处主力与你吻别,然后走进安检口、登上飞机旋梯……

  在大牛市中,任何一只大牛股焉能没有一个甚至几个向上的跳空缺口?

  买“不是股票的股票“——克服惯性思维之三

  写下这个题目觉得不够妥帖,有点牵强,主要是为了与前两篇的题目相呼应。“不是股票的股票”是什么呢?是基金。基金不是股票,但它又靠买股票增值;投资者买了基金,其实是间接地买了股票。

  前些年,股民大多喜欢自己来“炒”股,而炒股的人最普遍的毛病就是“自以为是”,看着那些几毛钱一份的封闭式基金,看着银行门口挂着的兜售开放式基金的广告,投过去的都是一种看不上、瞧不起的目光!

  可是现在老沙要告诉你,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尤其在股指期货推出以后,你不一定能赚到钱,甚至有可能被牛市消灭!在我看来,明年股指还得朝上涨,但大多数股票的价格会比今年底,这一切都是机构尤其是基金“搞的鬼”,一般人斗不过它们!要知道眼下是机构时代,是基金时代,是大蓝筹时代,你一个小散户,若是再抱残守缺地依靠过去的那一套“技术分析”,能赚到钱那才是怪事!

  聪明的投资者已经感到不能再在股市里孤军奋战,他们早已加入了基民的行列,君不见央行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基金已经成为居民家庭除储蓄存款外拥有最多的金融资产!

  尽管买基金也有风险,尽管有报道说在国外基金的抗风险普遍能力不高,有许多缩水严重,但我坚持认为,我国的基金业正处于“突破阶段”、“拉升时期”,方兴而未艾,明年将是基金业蓬勃发展的一年,尽快地转变角色,从一个“弱势群体中的股民”变成“强势集团中的基民”,或许这对你的家庭及家人来说是个特大利好!

  在基金经理们已经用新思维来掌控证券市场的今天,大盘已经创出新高,可是很多人仍然赚不到钱,甚至被套牢,当然有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上述的惯性思维不能不说是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