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持咒念佛打坐,有一个自然过度的过程,就是开口出声念啊念啊,然后自然变成微声念,默念,有这个过度过程,然后就会逐渐有入定的深受,这是一个自然过度的过程。但对于初学者,有时念着念着不想念了,心思走神了,还会出一些幻相,但这个不一定是入定了,更不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了,通常多数是业障现前,念佛不得力的表现 。遇到这种情况,要提起精神来念佛,坚持出声念,念得有节奏,念出自己的节奏,时间一长一点,连续几次出声念佛了,人累了,就容易至极静 。再就是,要么不打坐念佛,去拜忏诵经,动一动。或者因为这个业障现前,去做下放生等功德善事,这样处理,就好多了。
2、念佛修行功夫加深后,容易逼出业力种子,因而在念佛修行功课中,经常会出现念佛不得力的现象,比如原来念得好好的,最近就杂念丛生,妄念四起,烦燥不安,感觉修行有些漂浮不实在之感 。通常是从念佛得力,然后是逐渐有些不得力,然后清除业障后,又得力了;再进一步,又逼出了深层一些的业力种子,如此反复,来清净身心,消除业障,这是一个修行功夫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3、 持任何一个咒,从根本上讲功德都是一样,功德大小是与你自己的心相应的,而不是与持什么咒有分别,有些咒持了特别有效,是因为你与这个咒,这个说咒的师父或菩萨特别有缘 。
回向与否?综合一些法师所说,如果你是一向专念某个佛号或咒语,也可以不回向的,特别是真诚从内心生起了大愿心,大菩提心的,你所持咒与修行功德善事的任何功德,都会进入菩提愿海中,尽皆回向了,所以不必经常回向。 如果你是偶尔专门间断打坐啊,专门持一下咒,那回向是最好的,回向于自己个人的愿望也是可以的,回向于众生,法界,乃至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个人的发心问题,你发什么心愿,就怎么回向。
如果不回向,只持咒,那就是调理身体,积累福德了,只是没有把念佛功德凝聚成一股力。就象我们赚钱,是为了做什么?不回向的人就等于有赚就随便花了,也没计划,没有目标;如果人有计划了,我今年要给家里添台冰箱,为老婆买件皮大衣,那么就这样赚了钱就有计划的贮存起来,种下这个努力的因,然后做成功这件事,结出自己想要的果。
回向,就是这个作用,至于你怎么回向,发的什么愿心,就回向什么。 如果回向给自己的冤亲债主呢,就是以自己修行功德,来对冲,平衡自己过去所造的业力,也就是还债了,只要平衡了,对治了,那么以前的宿债就还了,人家再碰见你,因为因已经消弥,也就不会结恶果了!
从这个角度讲,一些大德提倡,平时做任何善事,乃至持一两句咒语,都要回向众生,回向法界,回向菩提!这样也是正确的,而不回向,也不能说他就是错误的,在于各人的选择,明白这些道理了,就知道如何选择了!
4、持咒,似乎要注意在一段时间后,注意身心的反应,要有个落脚点。如果要调理身体,哪里有病区,哪里有不通的结使,都可以意念咒音落在那个地方,诵经也可以如此,这类似于阿是穴一样,如此诵经持咒,可以震通那里的气脉,震散那里的病灶,从而渐次化解疾病与结使。
再次,持咒时,自己身心窍穴会有灵动的反应的。这也是开悟咒音的一个灵动消息,也要有所注意,不断思惟!
5、你说诵经、念佛、持咒,是不是气功?也是气功,也不完全是。气功,是原来人们把佛法道法乃至易经中医武术中摘取出来的部分修身方法,其有健身作用,也有逐渐走向修心的作用。但是因为其理论体系不完备,因此修行真正成就的人并不多,反倒不如佛法道法修行中,成就要大得多。
6、修行打坐如此,一切法门都如此,都是要先做到“心系一缘”,这就是生起次弟,是修行的基本功夫 。所谓“心系一缘”,也就是收摄身心的意思,把身心收摄住,就叫用一个“缘”来“系”住心了;到圆满次弟后,就可以最后做到万缘一心,万缘不动于心,真空生妙有。
什么是“一缘”?就是你系心念佛听佛号,这就是心系一缘;你修安般法门,就是心系呼吸这一缘。有人说心系呼吸,就天天守着鼻子,结果就容易守出毛病来。说系心鼻头,是指意念里关注呼吸特别是重点要放在守住出气方面,不是守着鼻孔鼻尖;
有人修行气功,讲究眼观鼻鼻观心,这是一个修行方法,指的是顺着任脉这一条经络,而不是要你重下眼睑,眯着眼睛看鼻尖,也有人的修行方法是看鼻尖,但不要只顾着看鼻尖,而是略微带着这个意思,把心念集中到这条线上来,这是有为的有意识的引导,别搞错了,天天看鼻尖,把那儿看出一个酒刺来。也有人的修法不同,就是顺着思维想下去,这也是心系意识这一缘,出现一个念头,就这样参下去,一直分析、思维下去,这是因为人家的根器不同,他杂念太多,只得用一念代替其它杂念,把心系在一缘上,而不是万缘纷至沓来,搞乱了。
修行功课,越是开始,越喜欢东看看西看看,这个法好,那个法好,说药师佛可以治病,地藏菩萨可以消你的业障,其实都一样的,都能达到那个效果,只是各人的因缘而已。修到后来,就越是愿意专一,愿意一门深入,只有一门深入,才能摄心为戒,由戒生定,定是什么?定就是力,这时才有能力!有定则有力,无定则无力,具备这个定,具备这个力了,就明白诸法有实相的,明白道理了,这就是由定生慧了!有人天生有慧,是宿世慧根,但力不够,就要专门修这个定力!
7、慢念有慢念的好处,对于妄念比较少的人,慢念便于忆佛观想等;快念有快念的好处,便于气机的调整并跟上,念得快,消业也快,调整风大水大也快。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修行时段,快念慢念,有不同的作用。随顺自己的需要试验就好。
追顶念诵,有单调不断拔高的配合,而平常的快念,就用顶针念诵,一声接一声绵绵密密就好,运用水滴石穿的精神来念佛。各种念佛方法,都是随顺各人来总结的大的类别,于实际运用中,可能有微妙不同,但只要适合自己就好,自己多练习,就会逐渐摸索到自己适合的方式。
8、越念佛越容易打妄想,起杂念,怎么办?
13:理和事是相通的,从理上还不能明了时,就先从事上用功,从外而内,借着功课来明白佛法的原理。所以,如果是象现代社会中,事务烦杂,尘劳缠身的人,或者是下下根机的人,我们就只有先从事上做起来、从功课上修。例如,借着不断做功课来契悟,即所谓“诵经、拜忏、契入心地”我们心中有贪、瞋、痴等污秽,便有种种尘劳境界,所以必须藉事显理。当专心在能诵能拜的这个身心和外在的经文佛像的对境时,事上就到达理事合一的境界,忽然,理就能自然显现出来,自己的忏悔心就容易激发出来;所以法是圆融的,可以从事上修,也可以从理上契悟,到最后理事圆融。
如果我们虽然悟到了佛理,但在事功上没有,或做得不圆融,那有什么效果呢?有理,有修,有证,才有起用。如果你修了半天,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修行什么呢?空谈修心,空谈明心见性,那又有啥用呢?
现在这个时代,五浊恶世,时代的共业也很大,因此想明心见性,想即身成就,都比较困难了,能往生净土再去修行成就,就是非常殊胜了。特别是对于难以成就者,修行佛法功课精进,就算没有能此身成就,至少也可以结下深厚的佛缘,这是非常好的。因此,佛法,实修的佛法,更有需要弘扬的必要,它在修行过程中,让我们得到身心健康的第一个果报,这样才能增进修行,这样的佛法,是切合现实的,时代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