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没有“新东方”
女儿去德国半年多了,学校一放暑假,她就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国的班机。我自然是满心欢喜。
一见到女儿,我便问她:怎么不在德国多住几天?北京多热啊。
我其实是故意问她的,原本是指望女儿能跟我撒娇地说一句:老爸,我好想你耶!也让我自我陶醉一下。不料,女儿回答我的居然是:德国没有“新东方”啊。一句话,让我感到很是失意。
“新东方”?原来,德国的初中除了开设英语作为第一外语以外,还开设了第二外语――法语。女儿去德国后,经过3个月的强化德语后就直接插班进入了8年级。英语不能丢,德语刚刚起步,又要新开法语课,自然觉得很吃力。所以她就打定主意利用这个假期突击补习法语,早早地就让我去新东方给她报了个法语班。看来,孩子的心思全都用在学习上了。想到此,刚才心里泛起的那一丝失意,就全然消失了。
第一天送女儿去“新东方”学习,由于之前没有去过这个小区,所以,再三打听学校的具体位置。到后才知道这纯属多余。我带着女儿下车后,正准备打听入如何去学校,却看见行走匆匆、学生模样的人流,从公交站,通过长长的过街天桥,一直到马路对面的社区里。加入人流,越过马路,刚走近一个小区,新东方的招牌便跃入眼帘――得来全不费功夫。
进入学校,很容易就找到了教室。站在门外往里一瞧,诺大的教室几乎座无虚席,足足有100多人,多是年轻的学生,偶尔可见一两个中年人。女儿领了教材进入教室后,我就顺便在教学楼里转了转。4层楼10多个教室,几乎个个如此。据说这还是新东方的一个不大的校区。
德国没有新东方,所以,学校一放假,孩子们便撒了欢的玩,根本不用再想学习的事情。而中国的学生们却都在利用暑假的空闲,花钱来充实自己的知识――不管是自愿的还是家长逼迫的。就冲这点精神,中国的GDP不仅要超过德国,就是超过美国,也是指日可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