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为工作,在上海有机会坐了趟上海的地铁。这是我最近五年第一次在上海乘地铁。不坐不要紧,一坐,对比北京的地铁,感叹颇多:虽然上海的地铁建成的时间比北京晚了很多年,但是,实事求是地讲,上海市和北京的地铁,从设计理念到平时管理,是两个层次,两种水平,北京真应该好好向上海学习。
就从上海的地铁来看,上海就是一个比北京更加适合生活居住的城市。虽然北京现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出了要建立宜居城市,并且采取了很多具体的措施,例如从北京市内的一个地方到市内的另外一个地方,坐公共汽车换车不超过三次等等,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实事求是地讲,总体上还是不如上海。
北京作为一个城市,在“宜居”上不如上海的另外一个明显证据是,上海的私人轿车的数量,要比北京少很多。一方面,这是上海的地铁比北京好的一个侧面理由(其实这是一个比较牵强的理由,主要还是上海人比较细致),另外,应该说,这也是北京大气污染比上海严重的一个原因(至少很多北京人是这么认为的):轿车是一个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话是这么说,但是,上海的地铁比北京的地铁比,也差距不大,因为,上海和北京的地铁都还有明显的“硬伤”不足:上海的两个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和浦东机场,和北京的首都机场一样,还都没有地铁可以直接到达。虽然上海浦东机场有从德国引进的磁悬浮城铁,但终点站很有点莫名其妙:第一是还在浦东,第二是也没有和地铁接轨,乘客最后还要打的进城。
目前这样的上海地铁和北京地铁,和香港的地铁一比,就很有差距了。
同样也是上周,我去了一趟香港,再次享受了一下香港地铁的方便和快捷。第一就是从机场开始的差别:一出香港机场,就有地铁直接连通,基本上到哪里都可以,基本上都是在室内走,不需要大热天地在阳光下晒。不像北京机场,不仅现在没有地铁(当然马上就会有了),而且,北京机场的停车场还要穿过出租车的车道,对大人也还可以,但对老人和小孩,就是不安全和有风险的事情。
第二买票也不一样:北京和上海的地铁,买票是人工的,虽然人的手快,但是毕竟顶不住人多。而香港的售票机,是完全自动的。这样的一种差别,一般老百姓只能猜一个理由:北京和上海的地铁公司社会责任感强,招聘了很多员工,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
第三出口也不一样。香港的地铁,一个车站的出口不止四个,非常多,而且标志得非常清楚。只要有地图,只要自己不看错,基本上是不会找错出口的。当然,现在北京和上海的地铁出口标志也是很清楚的,如果有什么主要的大楼,没有标志清楚,不怪地铁公司标志有问题,只怪现在地面上,新建的大楼太多,太快,标志跟不上建楼,你走错了出口,怪谁呢?
我这里举的例子,都是最简单的,都是一个乘客对比之后,直接能够感受到的,其实,更多的差别还有,远不止这么简单。
从地铁看北京的城市管理、上海的城市管理和香港的城市管理,看有关部门的“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北京是小学生,上海是中学生,香港是大学生。或者换个说法:北京是大学本科水平,上海是硕士研究生在读水平,香港是博士学位已经拿到了。
这里的另外的一个偶然是,从北京到上海到香港,私人轿车的管理是从松到比较严到严,个人购置轿车的难度是从容易到比较难到很难,这正好和地铁的好坏,成反比,不知道这是巧合呢,还是有内在的因果联系。
现在,正是各大城市大搞地铁建设的高峰时期,香港回归十年间各个省份和大城市的政府部门到香港的次数也非常多了,如果中国的其他各个大城市,能够通过去香港,从香港学习一点地铁建设和管理的经验,倒是非常值得提倡的。
赵民
2007-7-29 23:45PM
你不得不承认,南方人的管理,就是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