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开始调整重仓股(名单)


  [前言]由上海证券报和理柏中国共同推出的最新一期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的整体仓位在2007年5月份并未发生太大变动,除了荷银中国A股基金和申银万国蓝泽A股基金(2号)当月减持了10个百分点的股票仓位外,其余基金仍旧保持明确的满仓状态。但在具体的股票品种选择上,多数基金已经出现大规模的变化。日兴黄河基金在基金经理报告中就称:提升业绩良好的机械及航运造船股的比重,减持受金融紧缩政策影响的银行股的操作思路。野村中国A股基金也表态:提高了有成长性而且相对便宜工业股的投资愿望。

  QFII主动基金规模全面扩大投资趋向防御品种

  由上海证券报和理柏中国共同推出的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5月号今日发布。最新的月报统计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在5月份出现明显分化走势,规模较大的指数基金遭遇大规模赎回,而主动型的QFII基金在5月股市整体上行的支持下,其资产规模则呈现上升势头。两者对比相当明显。

  主动基金规模全面扩大

  根据最新一期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截至5月31日,QFII中国A股基金的资产总值达到460.87亿元人民币,相比4月增加了60亿元,剔除统计口径变化的因素,实际规模基本持平。

  其中,规模最大的新华富时A50基金的资产净值剧减54.21亿元,至5月末资产已经下降到155.82亿元,月内再度赎回25%。作为在香港市场挂牌的交易型指数基金,新华富时A50基金规模的大幅回落,显示了国外投资者前期强烈的获利回吐意识,以及持有人短线操作的强烈信号。

  与之相反,其他主动型的QFII基金的整体规模,在5月中集体上升。其中,较为明显的是,摩根大通基金、日兴黄河II号基金、摩根斯丹利中国A股基金、荷银中国A股基金、申银万国蓝泽A股基金等,净值上升规模普遍在10%~20%,明显超过同期指数的平均涨幅。主动型基金规模的稳定增加和指数基金的明显减少形成鲜明对比。

  投资趋向防御性品种

  上述的资金面情况,也决定了QFII中国A股基金相对良好的心态。在最新一期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中,很多QFII基金经理普遍表达了利用调整市道,加快股票仓位结构调整的意愿。

  其中,APS中国A股基金表示,将利用短期的市场调整,把仓位从目前持有的不那么有信心的品种,转移到低估和防御性的公司上。他们预计市场短期将因投资恐惧政策面变化而继续震荡,但中长期看,市场将因为公司利润上升和人民币加速上涨而走牛。

  荷银中国A股基金则认为,5月底时,中央提高证券交易印花税,触发A股显著回落。与此同时,食品价格上升令消费物价指数呈现压力,市场日益关注中央未来的加息动向及任何行政措施。该基金5月份跑赢基准指数,有赖于基金着重持有大型蓝筹企业,其防守性显然优于近月众多领升的中小型股。未来,该基金的核心策略维持不变,将着眼于增长潜力优厚而估值合理的股份,以及具备个别企业催化剂的股份(如购并活动)。

  日兴黄河基金也表示了类似的观点:首先,A股市场的调整继续。其二,提升业绩良好的大市值股票的比重成为该基金的策略。在具体行业上,日兴黄河基金认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紧缩政策给了购买万科和金融街等房地产关联股票的机会。

  多家QFII基金减持金融股

  一直被QFII高持的金融行业在5月份遭到了多家基金的一致减持。

  由上海证券报和理柏中国共同推出的最新一期QFII中国A股基金月度报告显示,QFII中国A股基金的整体仓位在2007年5月份并未发生太大变动,除了荷银中国A股基金和申银万国蓝泽A股基金(2号)当月减持了10个百分点的股票仓位外,其余基金仍旧保持明确的满仓状态。

  但在具体的股票品种选择上,多数基金已经出现大规模的变化。日兴黄河基金在基金经理报告中就称:提升业绩良好的机械及航运造船股的比重,减持受金融紧缩政策影响的银行股的操作思路。野村中国A股基金也表态:提高了有成长性而且相对便宜工业股的投资愿望。

  在具体投资上面,更多机构把重心开始集中到房地产和装备制造股身上。APS中国A股基金,在5月份继续增仓第一大重仓品种———潍柴动力(重卡制造商),仓位由6%提升到7%。日兴黄河基金的前10大重仓股中更是机械制造类股票云集,包括第一大重仓股沪东重机、第三大重仓股三一重工、第五大重仓股中联重科等公司。而同时,招商银行、宏源证券等股票则被减持。

  QFII中国A股基金中规模较大的两家基金马丁可利中国A股基金和富通扬子基金则继续保持着此前的一贯风格。马丁可利中国A股基金的股票带有明显的防御色彩,包括大同煤业、上海机场、中国石化、长江电力、大秦铁路、国阳新能等公用事业和能源股成为该基金的主要投资品种。

  富通扬子基金则保持着重仓长线成长股的特色。万科、海油工程、烟台万华、招商银行、东方锅炉等品种一直保持在组合之中。(上海证券报)

  6月大调整吓走散户资金机构再成A股资金主力

  A股市场的主要资金来源再度由散户转向机构。这是"5·30"以后,市场行情出现新特征的具体表现。

  中登公司数据的显示,今年6月份,沪深两市的新增A股开户数出现大幅下降。当月日均开户数更是遭遇"打折",由5月份的平均每天31万户,下降到17.3万户。而且至6月末,市场开户数已经下降到10万户/天,这个水平大概是今年2月末3月初的水平,不足巅峰时期的三分之一。

  受此影响,A股市场的实际月度入市资金也由760亿下降到589亿。显然,个人资金的流入减少,在其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6月21日后,连续7天累计外流资金400亿元以上,个人资金的流失程度不可小觑。

  与此相比,基金规模在此期间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状态。尤其是6月份伴随着新基金的恢复发行。证券投资基金的实力获得大幅度增加。根据统计数据,今年前6个月,A股市场共迎来了33只新基金,共2800亿元以上的新募集资金。

  截至6月末,两市56家基金管理公司合计管理资产1.8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7540亿元、积极配置型基金7265亿、封闭式基金2019亿元。偏股型基金的资产规模增长在上半年接近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