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若再度熊而不起谁该问责?


我国的股市发展是充满“艰难曲折”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没有能与股市很好地统一起来,长期处于低谷和低迷状态。应该说中国股市相当长时期不景气的境地,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对股市的政策调控不无直接关系。但理性地说,政策毕竟是政策,它是由人制定的,制定的政策,对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能否出台?相关职能部门到底经过怎样的论证呢?我想,中国股市的几年前长期不景气中央政府是痛心的,只是打掉牙往肚里吞吧,教训是深刻的。

年初,偶尔复苏的中国的股市似乎迎来一个春天,股市一度牛气冲天,大盘从1月初的2700点左右,只奔至5月底的4300点左右,开户数量每日激增,能否“全民炒股”一度成为争论的焦点,股市泡沫论争论不休。5月31日,国家调整了印花税,由1‰调整为3‰,行政的过度干预致使股市发生剧烈的波动。中新网一篇题为《股市结构性熊态显现 逾四成A股一月跌幅超30%》的文章中报道:“5·30”以来的股市大调整,其实就是一次个股结构性分化的洗牌。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尽管指数下跌有限,但沪深两市共有653只A股期间跌幅超过30%,约占全部A股的45%;但两市上涨的A股也有167只。

大家知道,股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作为人类文明的成果,股份制和股票也适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股市是资本市场的重要体现之一,企业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国家可以通过控制多数股权的方式,用同样的资金控制更多的资源。目前在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绝大部分是国家控股公司。

中国已经上市的公司,以及有发展前景等待上市的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都要通过股市筹集资金,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很难想象若股市长期处在熊势,这些上市公司怎么能得到发展?中国股市或许已经错过了大好的发展机遇,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的企业又要面临新的危机?

从长期熊市转到牛势,再从不长的牛势进入熊势,中国股市的急转直下,让人难以接受,人们不禁要发问:中国的股市到底是怎么了?是“政策市”的结果吗?中国股市若再度熊而不起,从而导致经济的滑坡,那是不是应该“归罪”于政策呢?但不知道谁该问责。

     程一叶

2007年7月5日

 http://www.chinanews.com.cn//cj/gsyw/news/2007/07-05/97208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