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之争中了谁的毒?


文/于清教

 

    美的资本运作最近可谓大获全胜,华尔街最老牌金融巨头高盛数年抗战,最终以9.48元/股的价格改认购美的电器10.71%的股份,投入金额7.7亿元,锁定期为三年。对于何享健而言,美的已经坐上了资本运作的“动车组”——稳健快速前进。

    但是对于美的产品最近却并不那么讨人喜欢,先是其空调连接管的“铜铝之争”搅得业内风声鹤唳、怨声载道,公关稿漫天飞舞。接着又是美的微波炉的企业标准上升为中国标准化协会认定的协会标准,让美的微波炉的促销员可以公开放声吆喝:美的的微波炉生产标准已成国内微波炉业的首部行业标准。言外之意就是“美的跟你们不在一个层级,我们的产品都成行业标准了”,有贬低同行之嫌。

    且不说协会的标准权威与否,单是目前的标准之泛滥令各行各业头痛不已。其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法》中根本就不涉及“协会标准”。就算协会定的标准在技术指标上再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也不是国家法定范畴之内的标准。从这种意义上讲,单纯拿协会和某个企业定的标准做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就大大伤害了行业内其它企业的利益,更何况如果这个标准没有得到全行业的认可(遑论垄断?)。

    曾有人士认为,操纵协会标准已成国内一些标准垢病,与跨国企业的标准意识与含金量相比,我们的一些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出生的畸形症,容易被局部利益挟持。这应是影响中国企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些年花钱操纵标准与有些企业动辄把技术含量不高、处于红海竞争的产品拿标准说事,以达到封杀竞争对手目的,不能不说一种中国市场特色。但由于我们某些标准的订立缺乏程序上的公开透明,缺乏行业抱团、视标准为法的精神,缺乏国际标准的应有高度,导致我们在国际贸易中又常常受制于标准,自己制订的标准得不到认可;另一方面由于技术壁垒的日益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已演变为是专利、标准之争,而国内不少企业却往往忽略了“标准也是生产力”,在制定标准和市场竞争面前丧失了话语权和决赛权。

    标准之争本质上是市场之争,一个产业或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谋求发展,关键在于掌握标准、适应标准,参与标准的制定。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规范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的制定与发布流程的同时,我们更希望真正通过技术标准中技术要素和技术指标建立起国内企业的市场准入和技术壁垒体系,让标准变得更权威,让监督执行也真正落到实处。

    技术标准之所以成为超一流跨国企业跑马圈地、争夺市场最犀利的武器,关键在于标准往往和专利捆绑,标准的垄断使企业的利润真正最大化。我们切不可为了眼前利益身陷营销口水与低标准自我意淫的囹圄,被标准淘汰还是成为标准的制定者,中国很多行业和企业正面临生死抉择。                               

    来源:中国企业报2007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