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你为何要这样走


老人,你为何要这样走

 

昨天,老家来电话说,村子里又一个老人走了,带着无限的凄凉,不尽的痛苦,在夜深人静之时喝了剧毒农药。原因是和儿子媳妇们闹了点矛盾。类似的情况近几年来时常能听到,听得我都有点麻木了,都感觉不到愤怒了。幸好还有对死者的一份悲哀尚未消失。

今天坐在电脑前,总觉得应该写点什么算作对老人的一点告慰。

应该说今天的社会是一个充满温暖和谐的社会。国家处处为民着想,制定了各种利民、便民政策;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比比皆是,各种慈善事业蓬勃发展,慈善家更是层出不穷;一个人遇难,八方伸出援助之手,使多少濒临绝境的人重获新生。对孩子的关注更是超过了一切,义务教育,希望工程,圆梦行动等等,二十一世纪的孩子是幸福的,他们得到了社会太多的关爱。但我们的另一个年龄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他们就是老年人。

我这儿说的更多的是指农村六七十岁的老人。因年轻时过重的体力活早早的摧残了他们的身体,一个个驼背弓腰,老树皮似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小病小痛是从来不问医药,大病子女条件好的、孝顺的会带着老人去几趟医院,不孝顺的只好躺在床上等死。这个年龄段的老人,子女一般都有好几个,有的子女是因为自己穷有心无力,有的子女是因为相互比拼到最后谁也不管父母,还有的子女全部在外打工几年都不回家,村子里留下的只是一些老弱病残。因为他们没有退休金,在有的儿女看来他们就是吃白饭的多余人了,因此在许多方面都要看儿子媳妇们的脸色。我就听说过一个典型例子,公公偶尔同几个老人打麻将,媳妇居然跑去掀翻了桌子,还跑到公公家把锅给砸了。面对这样一些没教养的人没心肝的人谁能奈何他们?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可就是有那么些人不懂,父母慈善又不忍心告儿子,这样的情况下当他们没办法生活的时候,或是满腹的辛酸无法倾倒的时候,他们唯有选择一条路——死。死的解脱了,可是留给我们这个社会的又有多少值得我们深思的内容呢!

当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孩子们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分一点给我们的这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村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