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养无极限


修养无极限

欧阳君山

 

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猪的差别要大得多!

——著名经济学家韩德强先生

 

 

上回谈到:整个人文科学根本上不是学的,而必须靠每个人自己去思考和发现。禅宗对这一点强调得特别突出,表现得尤其鲜明,甚至提出一个“越学越远”的说法,曰:“学佛三天,佛在眼前;学佛三月,佛在殿前;学佛三年,佛在西天。”

 

另一方面,禅宗用最大的力量来强调要自己去思考和发现,有一个说法就叫“教由魔主,佛由自做”——这正是“呵佛骂祖”之由来。六祖慧能更鲜明地指出:“自修,自行,自成佛道。”事实上,慧能原本一火头僧,能认出“白纸”,但识不得“黑字”,如果佛是学的,他怎么可能做一代祖师呢?

 

终极思考,一般地讲,是追求好奇心彻底而完全的满足。在西方哲学中,是康德所谓的理性追求自己的满足;在中华哲学中,即通常所谓的安身立命,乃一种与身心紧密相切的东西。

 

一部分人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为人类为知识而知识。事实上,即便是自然科学,它也追求一个安身立命,这正是大科学家都走向终极思考的原因。极而言之,假设人类已经掌握无限能量的粒子加速器,乃至无限速度的宇宙飞船,把宇宙从宏观到微观都摸索了一通遍,想知道的全知道了,甚至不想知道的也知道了,那又怎样——如果不切身心的话,不就宇宙如此这般吗,与尔何干!

 

从这个意义上讲,终极思考出来的终极之道绝对不应该只是一种知识,更应该与身心紧密相切。“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所发现的终极就正是从知识直接通向身心修养,这就是第四级推演: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征服自己,神闲气定,中正仁和,归于平静。

 

这应该也是全部宗教的旨归,尽管表述各有千秋,或是与“命”合一,或是与“道”合一,或是与“神”同在,或是与“真主”同在,或皈依某一种人格化的存在,但要旨实质上都是平静。平静并不是静止,更不是僵死,相反,它是大活,道家称之为“心死神活”,禅宗称之为“大死大活”。

 

耶稣基督说“神就是爱,爱正是一个人归于平静后自然的对外反应。按“中华文明的经济学证明”,一个人要归于平静,必得征服自己,自我发现,得大自在,不再以别人的“注目礼”为转移,反而可以慷慨地向别人注目致礼——这不正是“神就是爱”吗?

 

正因为终极之道直接从知识通向修养,学不容易,行更不容易。“神就是爱”,多简朴的一句话,可看滚滚红尘,芸芸众生,几人能做到!据说有一个诺奖得主表示,人类该学的真知识在幼儿园就已经完成,关键是实行的问题。“三岁小孩都能说,八十老翁做不到”,大抵如是。

 

这正是终极之道的最大贡献,为人类指明行动的方向——改造自己!人生没有别的目的,那就是从心改造自己,使自己变得神闲气定,使自己成为中正仁和,使自己得大自在,使自己归于单纯与平静。

 

著名经济学家韩德强先生有一句口头禅:“人与人的差距比人与猪的差距大得多!”的确,尽管人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实质上可能存在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理状态的。通俗一点讲,不同的智慧或许会对应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理状态——综合起来可叫“能量级别”。

 

(顺便说一下,著名投行家穆军先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哲学,他称之为“差异论”,从能量的差异角度出发来对世界进行解释,常说到的例子就是:世界上为什么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因为要完全消灭差异,需要无限的能量。我曾给穆先生提到,从能量的角度,“注目礼”也可以理解为能量的流向,人之所以需要别人的“注目礼”,是因为人本身存在能量坎陷;从这一意义上讲,“注目礼”的确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物理的礼,一点都不“虚荣”。)

 

一个刚刚“而立”的人与一个“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能量级别。一个普通人高喊“神就是爱”与耶稣基督叮嘱“神就是爱”,完全是两回不同的事,因为背后不同的能量级别决定了对“神就是爱”的不同理解和作为。形式主义之所以是高端精神生活的天敌(参见《大象无形》),原因正在这,尽管说着做着同一个东西,甚至形式上完全一样,但背后的理解和作为完全可以两回事,甚至截然相反。

 

这可能正是“整个人文科学根本上不能学”的原因所在,如果没有能量级别的提升,就是再努力地学,也只是“学来的山歌唱不得”,一种知识而已。这也可能是“各行各业的大师多是不学而达”的原因所在,如果已有能量级别的升华,完全能够做到触类旁通,甚至一点就通,特别是在人文科学上。

 

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能够最充分地看到欧洲启蒙时代的整体荒谬,竟然鼓吹和迷信“对大自然的否定是人类通向幸福之途”。遗憾的是,经过半个千年的努力,大自然的确已被“否定”得差不多,但人类的幸福似乎并没有实现。实际上,人类没有改造大自然的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从心改造自己,提升每个人的能量级别——这是人真正应该不断努力、能够不断进步的地方。顺便提一下,这个方向也正是当年毛主席要“继续革命”的方向。

 

最高的能量级别当然就是征服自己,这样的人胸怀宽广,深沉厚重,浩气充盈,爱心洋溢,因为他已经不再以别人的“注目礼”为转移,他包容别人,启发别人,引领别人,他与所有的别人在一起,他的能量与所有别人连在一起,他是“精神原子弹”!

 

或问:如果人存在能量级别,也就是不同的物理化学生理状态,那这种状态的差异能够用物理化学生理方法予以显示吗?请原谅我暂时不能回答这一问题,请问“极深而研几”的能量专家——中医和道家!

 

 

相关阅读:人格修养专著《每临大事有静气》目录

          《每临大事有静气》引子:天下英雄谁敌手(上)

          《每临大事有静气》引子:天下英雄谁敌手(下)

          答疑:《天下事》有没有创新的地方?

          如何判断一种思想的成熟

          道德修养是个经济学问题

          学问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