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金的做法值得商榷


    在我们农村,将那些只知道索取而不想付出的人形容为“只能接媳妇不愿嫁姑娘”,没想到这一“专利”现在竟然被某些新基金“窃取”了。

    只准申购不准赎回已成某些新基金的“营销”伎俩。作为新基金,其打开申购与准许赎回应该是对等的。既然打开了申购,就应该允许投资者进行赎回的操作。然而,某些新基金违反投资者的意愿,置游戏规则于不顾,从侧面说明自身的“心虚”。

    显然,新基金的此种做法有其本身的利益诉求在里面。根据相关规定,基金公司均是按照其掌控基金的规模来提取管理费的,而与其业绩没有太多的关系。基金公司提取管理费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是以“强制性”的规定来漠视投资者的利益,则是值得商榷的。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7月1日至今成立的163只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中,有113只开放申购后没有同时开放赎回,有多数是在成立一个月左右开放申购而在两个月左右开放赎回,这当中有10只基金在成立满三个月时才办理赎回业务。今年1月份成立的一只基金在成立的公告中宣布封闭期运作不会超过30个工作日,封闭期结束后开放赎回,可实际上该基金直到两个多月后才开放赎回业务。该基金的所作所为终于获得了“回报”:投资者大规模的赎回行动导致这只基金在开放赎回后的三个月内,份额锐减了50%。

    在基金问世以前,A股市场投机盛行,股价剧烈波动,股指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稳定市场,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监管层推出了证券投资基金的举措,其目的亦体现在维护市场稳定上。客观地说,自基金诞生之后,虽然遭遇了大熊市,但股指的剧烈波动、市场的大起大落现象已有好转。特别是基金的价值投资理念已被诸多投资者所接受,并付诸于个人投资中,此举亦使许多投资者唯基金马首是瞻。

    但作为基金公司来说,由于其盈利与否与旗下基金的规模有很大的关系,新发基金、进行分拆等吸引投资者的措施并不在少数。但如果基金能够照章办事,不仅对投资者是公平的,亦是基金诚信的表现。而如果只顾及自身的利益,将它们的“上帝”(投资者)抛在一边,定然会受到投资者的唾弃。

    近两年的牛市行情,基金可以说是赚得盆满钵满,也为基民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这是其份内之责。而基金亦借助牛市的东风,首发认购规模也是水涨船高,嘉实策略一天曾创下400亿元的份额。前几年基金规模如果超百亿,已经足以引起市场的惊奇,而在目前,这些“神话”已不值一提。因此,不光是基民们,基金公司也是牛市中的大赢家。

    基金本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发展机会,此前,基金黑幕的上演,一方面为市场所诟病,另一方面也为其发展制造了重重障碍。如果此种“只能接媳妇不愿嫁姑娘”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会引起基民们的强烈不满,更重要的在于,对起步不久的基金业将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透过基金只准申购不能赎回的现象,说明在基金监管方面还存在着不小的漏洞。都说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基金的做法显然与之相悖,而这却不是投资者愿意看到的。

    监管层有必要以此为契机,对在市场中呼风唤雨的基金进行一次大整顿。除了制定更加严格完善的游戏规则外,对于那些胆敢跨越红线者,必须严惩不怠。如此,才能让基民们买得放心,持有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