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行为中的觉知培养与忏悔
儒家也是有修行功夫的 。我们知道曾国蕃啊,他师从唐鉴后,每天写日记, 说自己今天有哪些事,不对,连与如夫人做爱,都要反省,这么认真地去反省忏悔。吾日三省吾身,这就是一种忏悔。 当然,因为儒家思想讲入世,功名心重了些,他们的忏悔不太究竟的,主要从社会道德方面的标准来忏悔,达到“思无邪”的境界。而佛家,最基本的,是以五戒十善的标准来忏悔,受过其它如菩萨戒的,就以菩萨戒为衡量标准来忏悔,五戒十善,是佛教认为的信众乃至平常人的基本行为规范,偏重于行为;菩萨戒则属心戒,更偏重于起心动念,重发心 。
儒家的思想,主要是在人伦道德与社会秩序行为规范方面 ;佛家的思想,扩展到六道,乃至出世间。五戒十善,就扩展到了六道,主要是指六道众生轮回之内的事。对于出世间的,不用讲什么五戒十善,因为他们已经超越了轮回,都是在世间做圆满了,比较圆满了,才出三界的, 范围不同,他们的标准更高。
忏悔方面怎样下功夫才得力呢 ?
忏悔啊,要忏到后再不造了,才好。你也不用刻意去观察,分别是非,你每天起了什么心。有人说,我没有明心见性,怎么辨别念头的善恶是非呢?并不是明心见性了,才能分辨是非善恶,你按五戒十善的标准去套,这个是基本标准。我们开始,都是是分辨我们能分辨的,先按已经知道的标准来分辨,你也会有错误却没能忏悔到的,但逐渐来,忏悔功夫是要逐渐加深的。修行长进了,就进一步,你对自己日常行为的标准就会自然提高的。
每天记得睡前,或功课前,忏悔 ,把自己今天起的一些念头,忏悔一遍 ,这就是洗心的功夫 。
真正忏悔,就是时刻观察自己的念头,比如,贪心。 每天起什么念头啊,比如看到一个美女了 ,怎么想的? 比如色心,看到一个美女,她的低胸衣服啊,身体似乎很美啊,你不由自主的想多看一点,对世俗来说,这无可厚非,他们还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还以此为乐。但对你修行来说,肯定心中有一个下意识的起心动念了,才会有这个想法,想多看点 。之所以你无法察觉这个想法,而直接眼睛去盯着啊,还要伸一下头,眼睛象要探测一下(这也是这个时代的特点,很多女性喜欢穿这样的衣服来秀一下性感,设计师也这样设计说是魅力挡不住,社会舆论啊,文化也也支持这样做)。那样你就是业障挺重的,色心太强了,这念头一起就去行动了,根本没有觉察的机会与觉察的意识。 如果你起了念头,还在犹豫,说明你下意识中还是有一点点察觉,还在斗争,慢慢这样分析观察。 你慢慢这样分析自己,就会增加自己的觉性。
忏悔是心地上的功夫 。每天甚至可以用个本子记下来 ,今天有什么邪念。 你刚开始的念头,肯定比较粗重 ,越到后来,越是小处,就越细微 。时间长了,这就是功夫,他就是观照功夫,时刻能觉知自己的妄念。你修行上就有精进了。 有时我们一起妄念,就好象听到一个声音在质问我们,提醒我们要注意,甚至我们有时有点善意行为,还会有个声音问我们,你为什么这样做?是为求什么?这是我们的觉性在提示我们,要有个正确的发心,不起妄念与恶行,而善行,也不要有妄求,要有个正确的发心。 有很多人认为是菩萨在提示我们,也可能是有护法菩萨在提示,但也有可能是我们自己的觉性起作用。
所以,开始忏悔,不一定忏悔得多好 ,但是时间一长下来,自己对自己有个觉察,约束了,功夫就长进了 ,一念佛,也得到感应,因为你业障消得多,本性的光明,得到更多的呈现, 你的命运就转变得快。你忏悔功夫用得好,你到时再一修法,就快了,一下就气脉通了,一下就身心转变了 。你改变不了环境,是功夫不到,时间不到 。你不用心下功夫,就起不了作用。
修行功课前的忏悔
有关忏悔方法的:打坐前忏悔,回忆从小到大对别人(物)的伤害,经验其感受,不自责(嗔),而祝福他(和自己),最后一切放下。然后回忆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经验不舒服的感觉,同样祝福他(和自己),最后放下,修法。这种忏法的优越之处就在于“经验”二字,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就如再次身临其境,这才是真忏悔!
每堂一上座,腿子收好,身心稍稍清净一下,然后观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同时遍满时间空间,传法师尊亦遍满十方三世,每一佛菩萨三宝面前都有我在礼拜忏悔。把忏悔的观念情感统统归纳起来,一字一字自己思维清楚,不是嘴念,而是诚心正意,将生命整个投入心念中:“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不是念了就能算数,而是要心里随念随想随忏悔,自己有哪些习气杂念?都把它投入一念的诚敬而忏悔透彻,然后观想也不观想,只是一念虔诚,一念忏净,一个法门就到底了。如果只是念了一遍拜了一遍,心里没有拜出忏悔心,真诚心,那个效果,只不过是做了次体育运动。
***************************************************************
念修金刚萨埵为家人、为众生忏悔消业之法(索达吉堪布开示)
忏 悔
今天是元宵节,也正值藏历的神变月期间。很多藏地的修行人都在此月修习善法,如持八关斋戒、转绕、顶礼、放生等等。汉地的人则在今天放鞭炮、点灯笼、舞狮子等,十分热闹开心。
但是,愚痴的人们为了使亲朋好友的团聚更加“多姿多彩”,常常不惜以众生的生命作为代价。无数生灵在今天惨遭涂炭,被无情地判处死刑。它们惨遭被刀割、油煎、烹煮等等残酷刑法,使欢庆的背后演出了一幕幕人间炼狱的血腥场景。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让我们为那些惨遭不幸的众生,也为那些造作恶业的众生忏悔吧!
乔美仁波切的《善法集》中有一简单方便的窍决:“将金刚萨埵观想于头顶,自金刚萨埵发出无量金刚萨埵,位于死去的或活着的众生头顶。尽力念诵百字明后,自金刚萨埵身体降下甘露,自他一切有情罪障得以清净,再念108遍百字明后,金刚萨埵化光融入自他一切众生。于忏悔对境、忏悔者无缘之境界中修习空性,于空性中片刻入定。此乃世俗谛和胜义谛忏悔之法。依此,前世无量罪障也可得以清净。”
这种修法不仅仅适用于今天,即使在平时,如果能以此修法为家人、为他人所造恶业进行忏悔,也不但很有必要,而且非常方便。
索达吉堪布日记《旅途的脚印》全文 壬午年正月十四日
<<普贤行愿品略释愿海舟>>(节录)
《高僧传》中记载昙策大师严净道场,专修忏悔,见到七佛现身对他授记说:“汝罪已灭,于贤劫中成佛号普明如来。”南岳慧思禅师修“方等忏”,梦见四十九位印度圣僧叫他重新受戒,之后更加精进苦修,能彻见三生之事,刚一靠墙顿然开悟。智者大师在大苏山修“法华忏仪”,证得旋陀罗尼,辩才无碍,成就无量功德。还有古德精勤忏悔,相继感得地藏、文殊、弥勒现前安慰并授予清净的菩萨戒。所以汉地受大小戒律之前都修忏悔,身心清净才能得到圆满戒体。
总之,忏悔可以消除烦恼、洗净业障罪垢、铲除恶报、开发心性光明自性、现前禅定智慧、获得清净律仪等,其力用无法一一言宣,只有自己切身实践,才能真实体会到。正因为忏悔的殊胜及有着其他法门无法代替的不共作用,故成为末法众生的赎死灵符,所以各宗祖师都造了各种不同的忏愿仪轨,如《法华忏》、《方等忏》、《梁皇宝忏》、《贤劫千佛宝忏》、《慈悲三昧水忏》、《大悲忏》、《净土忏》、《地藏忏》、《宝王三昧忏》等,广行于世,普救众生,大家可择其相应者极力修持。法王如意宝慧眼彻见,悲心深切,愍念汉地众生,观其根机而造了金刚萨埵的广略修法,此法自问世以来,汉地众生欢喜信受,竞相流通。
悟达国师云:“夫论忏悔者,本是改往修来,灭恶兴善。人之居世,谁能无过?学人失念,尚起烦恼,罗汉结习,动身口业,岂况凡夫,而当无过?但智者先觉,便能改悔,愚者覆藏,遂使滋蔓,所以长夜积习,晓悟无期。若能惭愧,发露忏悔者,岂止是灭罪,亦复增长无量功德,竖立如来涅槃妙果。”
罪恶业障如黑暗,要以光明才能遣除,但有人既不愿受罪报,又不愿发露,如欲灭黑暗而严遮窗门,熄灭灯光,如此则只能是暗无天日。只有打开发露的门,引进忏悔的光,才能消除业障。佛在经中呵斥广严城的五百饿鬼说:“你们造恶业时,没有惭愧畏惧,现在恶果现前时,却羞于见人。”确实很多凡夫都是如此,造恶业时胆大妄为,但让他发露出罪时,却又畏首畏尾,胆战心惊,生怕别人知道,以后名声不好,面子上过不去,这样前怕狼后怕虎,以各种邪分别念障碍忏悔的正念,一点勇气也拿不出来,如此正象已服用烈性毒药,命在旦夕,良医以方便令彼吐出,但他却咬紧牙关,不肯开口,这样纵然药师佛也无可奈何,只能是死路一条。如人堕在粪池之中,应该迅速求上岸,马上冲洗涤荡,如果在池中停留的时间越长,那么沾染得越多,越难洗净,同样罪业不马上忏悔,它会如滚雪球般地日日增长。《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若覆罪者,罪即增长,发露忏悔,罪即消灭。”所以传承上师规定,弟子们早晨一醒,立刻端身正坐念百字明二十一遍或一百零八遍,这样可以压制罪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