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存款保险机构”买单?


谁来为“存款保险机构”买单?

 

     82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京会见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主席希拉·拜尔女士一行┅┅。在签署仪式上,周小川表示,存款保险制度是中国政府和中国金融界研究多年的议题。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商业银行体制改革进展顺利,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监管水平不断提高,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成本较低,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是笔者今日在《金融时报网》上看到的一则消息。

    从这个消息的介绍来看,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就像周小川行长说的“时机已成熟”,所以,建立这个存款保险制度是应当的,也是必要的。不过,笔者以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如果从面上看,对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我们如果从深处来看,也就是说从这个负责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保险的机构来看,假如这个存款保险机构的金融出现问题了,那又由谁来为其买单,由谁来为其保险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存款保险制度?其实,这个存款保险制度是很好理解的。存款保险制度是指由经营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特定的保险机构缴纳一定的保险金,当投保金融机构出现支付危机、破产倒闭或者其他经营危机时,由特定的保险机构通过资金援助、赔偿保险金等方式,保证其清偿能力。

而这个“特定的保险机构”又是什么呢?其实,它不是一般普通的保险公司,而是央行金融稳定局的下级存款保险处的“二级机构”。

也许有人会问?这个存款保险制度是从那里来的?其实这个所谓的“存款保险制度”不是中国人发明的,而是引进美国的。

有资料称:在世界范围,存款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美国国会在1933年通过《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l Act》),设立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挽救了在经济危机冲击下濒临崩溃的美国银行体系。目前,全世界已有67个国家建立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55个国家建立了隐性存款保险制度。

当然,这个存款保险制度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运行都是良好的,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所以,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一再表示:“国务院和中国金融界高度重视美国FDIC的经验模式,FDIC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方面的经验对中国,特别是对中国的农村金融、中小型金融机构很有帮助和借鉴意义。”

说实在的,当人们看了这个“存款保险制度”的设置和运行的模式、程序后,心里也很清楚的。其实,这个所谓的存款保险制度就是对国家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收取一定的“保护费”,为银行业等金融机构在出现金融危机时去救急,去为其灭火。从这个层面上说,存款保险机构是没有问题的,是一个很好的机构。

但是如果我们再深一步想下去,就会发现这里面就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这个存款保险机构,是如何使从各金融机构收来的“保护费”实现其增长的呢?

众所周知,各金融机构每年交给存款保险机构的“保护费”是一定的,相对以后要赔付的资金来说也是少量的。如果存款保险机构对收来的“保护费”不想法让其实现增长,那么,最后,存款保险机构将无资金保障银行等金融机构发生危机时的安全。

而存款保险机构的“保护费”如何才能实现其增长呢?笔者以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拿“保护费”去投资。而其投资的渠道又有那些呢?是投在债券上还是投在股票上,还是投在别的比如房地产行业等等。但不管它投资在那个行业,对这个资金来说也同样都存在风险。如果存款保险机构的资金出现了问题,那又由谁来为其保险呢?这就是笔者提出的疑问。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用回答人们也会想到的,当然是由国家来承担的。而这样一来,国家的金融风险,从面上看是降低了,而实际上是增加了。也许有人会不同意笔者的看法,认为这个存款保险制度在美国运行都很好,为什么在我国就起不到作用呢?其实,如果人们仔细想想,对这个问题也就不难理解的了。

众所周知,我国的金融机构绝大多数都是国有的。我们就拿银行来说吧,无论是工行、建行还是农行,那家不是国有的,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都是国家的。既然都是国家的银行,银行自身加强管理,对抗金融风险不也能起到作用吗,为什么还要搞这个存款保险制度呢?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过去各家银行在资金的运用中,没有站在国家、人民的利益上。他们只是想到银行的眼前利益,所以才会出现资金投放过多,造成很多不良贷款等问题。而银行自己内部呢?在业绩不好的情况下,仍然要超额分配利润。就像人们当前在媒体上看到的,银行行长的年薪是多少、多少,这难道是行长们的劳动所得吗?其实,这就是中国银行业为何做不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所以,有了这个存款保险制度后,银行会更加放松管理,银行自身的金融风险就会更加增大。为何?因为金融风险已由存款保险机构承担了,对银行来说那是高枕无忧了。而存款保险机构的“保护费”如果不实现增长,面对那么多的国有银行,到时不捉襟见肘才怪呢。如果拿“保护费”去投资增值,一样会有很大的风险。这是一个难以两全的事情。

所以,我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我国的金融风险究竟是降低了呢,还是增大了?这个问题不言自明啊。

 

 

 

                                   龚玉环

200784

 

 

 

http://business.sohu.com/20070803/n2513902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