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清铉是数据通讯、网络、信息化、系统集成方面的工程师,清铉也很喜欢这样的定位,喜欢别人叫自己为专家。因为自己是这方面的元老,我想这是当之无愧的。
在网上,常被人认为是管理专家,虽然,自己对于企业管理的思考与研究已经10多年,但清铉认为自己只是一个企业管理学问的爱好者,还只是一个学生。
清铉对于企业管理的研究最后竟然成为一个系统,形成一种体系上的东西,除了自己吃饱了没有事情做以外,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清铉曾经服务的一个公司,清铉一直认为中国企业的研究,企业管理、企业经营方法、企业战略管理等等领域,有两个公司是管理爱好者与研究者最好的案例对象。这两个公司就是托普集团与德隆集团。这不仅仅是这两个公司曾经在上海的浦东并肩站在世纪公园的上水,我曾亲自看着德隆的总部一点一点的建设,项目的变更,我曾亲自眼看着他们的最后崩溃。
在价值中国的文友中,是有些人在读德隆的,非常喜悦。但是,在当今的中国商业界,也许已经无人再知道托普集团了。当然,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对于这个公司,是没有多少人是真正了解它的。包括曾经服务过这个公司的大部份人。
对于托普集团来说,大家所能了解的最多也就是其负面的东西,其深刻的内涵,也许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才真正会明白,因为很多人已经早就淡忘了。人们已经只记得托普建设了33个软件园,曾经一口气招聘5000名软件工程师。这些最后都成为大笑话,企业管理学问上的大笑话。这些东西,让清铉曾经长时间的不愿提及自己曾在这样的公司工作过,让清铉对它一直有一种异常复杂的情感。
清铉对于自己每一个曾经服务的公司,都带有比较深刻的感情,虽然感情的方向不一样。除了清铉是一个讲究忠义的傻家伙外,我想,不管曾经是如何的糟糕,但那都是自己生命的一个过程,自己的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己这20年的职业生涯。对于生命,我们永远应该感谢生活曾经给以了我们一段不一样的人生,由此,我们才不断成长。
就目前而言,对我生命影响最大的一段职业经历,就是托普集团。很少人知道,这家公司曾经控股过三家媒体报社,很少人知道其金融业务方面的探索,其金融租赁业务是中国最早的。很少人知道其对于体育产业的探索。很少人知道这个公司的民办大学与学院的数量是中国最多的。很少人知道,这个公司对于旅游产业的开发,很少人知道这个公司对于互联网的烧钱,曾与新浪、网易并驾齐驱,很少人知道他是中国最早的OEM台湾与韩国电子产品的公司,最早做出模式的。。。。。。
除了国际化,它的国际化做得相当的诡秘,在清铉五年多的对其研究,就这一块,我没有学习到任何东西。而其他,其他的那些探索,公司对于各种产业的经营探索,清铉多少都学到了一些。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时候,在认识新朋友时,清铉几乎都还能给大家都搭得上话的原因。
几乎现在大部分公司正在进行的事业,曾经托普都进行过探索,并且,作出了相关的模式。当然,这些模式相当一部分注定是会失败的,而现在很多公司却还在继续走别人早就走过路。
托普集团曾经有相当多的顶级人才,正是这些顶级人才,让一个事情变成一个事业,最后形成一种模式。托普集团曾经有相当多的垃圾,之所以说是垃圾而不是老鼠屎,是因为老鼠屎实在太多。托普当之无愧的应该是IT业忽悠军团的先驱者与领导者,是本土企业管理运营探索的先驱者与领导者。
两种完全不同的元素,两种几乎完全对立的东西,曾经在这里融合。本土企业的所有劣根以及所有的精华都集中在一个实体上。这样的案例,竟然被人们遗忘了。
为什么?为什么呢?因为人们对于它实在有太多异常复杂的情感。宁愿遗忘它,让别人忘记。而没有复杂感情的,往往只在其山中,何能观其全。
托普集团-中国本土企业的排头兵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