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酒种的文化差异


  每当人们说起白酒,总会把它与文化联系在一起。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于是,发源于中国的白酒自然而然地与文化相交融,仿佛白酒是为文化而生,为文化而酿,历史流转的每一条轨迹都理所当然地为白酒文化烙上一丝痕迹。古老和文明成了白酒文化衍生的理由,为了捕捉到这种文化,佐证白酒文化的合理性,很多人热中于追根溯源,从古人的坟墓或者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寻找答案。然而当我们津津乐道这种文化与饮品看似合理的结合时,却突然发现中国白酒文化在现实环境中的苍白和无奈。我们看到到处都是酗酒失德、借酒闹事以及饮酒伤身的负面报道,耳闻了许多禁酒令和劝酒歌;国家把白酒列为限制产业,就连家人的嘱咐也变成“少喝酒多吃菜”了。毫无疑问,这些负面的种种报道,都把目标指向了白酒。一时间,白酒界的朋友们好像已经无暇顾及杯中文化了,大家放弃了白酒的豪爽和大气,转向能否有利于健康、是否代表传统的争论和证明之中。

  白酒这个一贯以“文化积淀深厚”为荣的传统产品怎么了?它的美誉度为什么如此之低?成为许多白酒行业同仁需要重新思考和反省的问题。

  横向比较之中,我们不得不把羡慕的眼光投向葡萄酒。

  葡萄酒也热衷于和文化结缘,葡萄酒文化同样是很多人喜欢宣扬和标榜的。虽然它的文化很少追溯历史,但是从我们认识葡萄酒的第一天起,它就以一种高层面、高姿态的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健康、优雅、高贵、格调等等正面的、积极的赞美之词成了这一舶来品的一个耀眼的光环。这种美誉光环如同一个具有魔力的发光体,扩散到葡萄酒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比如饮酒的环境和氛围,比如倒酒的手法和讲究,比如喝酒的姿势和形态,凡此种种,都给人们传递着葡萄酒文化的优美信息,健康和情调仿佛成了葡萄酒的代名词。人们选择葡萄酒,就如同选择了一种生活形态,选择了一种情感流动,选择了一种新的流行,选择了一种时尚。葡萄酒文化的价值,不只是葡萄酒本身,而是包括了情感、观念等一些精神上的东西。

  白酒是可以蹲在路边小摊上光着膀子豪饮的,而葡萄酒则必须在考究的小屋点一盏灯汇同幽雅的音乐慢慢品……

  白酒文化的迷失和葡萄酒文化的彰显,虽然尚不会动摇两个酒种的规模和产量,但足以左右人们的消费心理和选择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