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代表周海江的绿色追求


 
  说到江苏无锡,现在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不是昔日“三万六千顷烟波浩淼”的“太湖明珠”,而是今年六月初太湖大规模爆发蓝藻的水污染事件。毕竟这次水污染事件给很多人提出了“要发展”还是“要环境”的两难选题。

  七十年代,淘米洗菜;八十年代,洗衣灌溉;九十年代,鱼虾绝代。“江南水乡却没有干净的水,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说这句话的是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经济的发展伴生环境的恶化,已经使他深深意识到保护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

  环境与发展,鱼和熊掌如何兼得?早在2002年,周海江就在探讨唐太宗《帝范》的问题:“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而这次讨论的结果是——为了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于2003年投资3000万元建立日处理能力达一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同年,该企业又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每日五万吨水的地面给水厂。

  红豆集团地处无锡市东港镇。1987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只有22岁的周海江辞去河海大学教师职务,到前途未卜的乡镇企业与父亲一起创业,因此被媒体称为“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个辞职的大学教员”。如今,“少帅”周海江已成长为一名现代企业家,成为50多年来中国内地服装界企业家登上《福布斯》杂志封面的第一人,并登上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讲坛,宣讲经营之道。

  20多年来,红豆从当年一家全镇倒数第一、经营困顿的小型针织厂,变为今天年产销量近150亿元、吸纳2万人就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产业涉及服装、机动车、房地产、生物制药等。

  周海江一直注重对环境的保护。每天上班,在他看的20多张报表中,肯定有一张是红豆污水处理厂排放COD(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检测报告。那么,周海江如果出差了怎么办?污水处理厂工程师朱雪峰说:总裁对排放口的数据指标比较重视,如果他出差在外,有时就要我们用短信把COD的数据发给他。

  由于周海江的重视,红豆污水处理厂自建厂以来排放的COD一直控制在60mg/L左右,大大低于国家的标准100mg/L。周海江说:“虽然有污染的企业只占集团很小的一部分,但企业没有掉以轻心,通过强化管理,红豆能保证每天24小时运行达标。”

  关注环保,从身边事做起,这是周海江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早在许多工业企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得一时之利的时候,红豆集团于20世纪90年代就购置了近200万元的污水处理设备,并成立了由总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废水治理小组。为了杜绝白色污染和资源浪费,从2000年起,红豆集团内部所有食堂禁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

  关注环保,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是周海江多年来养成的品质。2001年,有一名摩托车检测车间的员工给周海江写信,开头就说:“你总裁是人,我们也是人。摩托车检测中排放的废气对身体有伤害,我们这个班组,有关系的都调走了……”周海江立即下车间察看,通过改用无铅汽油、购置废气吸收装置等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

  今年,太湖蓝藻事件又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周海江更是把深挖节能减排潜力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抓手,并用制度硬性规定:所有下属企业的厂长都是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为了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红豆成立了以周海江为组长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和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在全集团营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氛围,并在集团内成立了环保志愿者小组,对集团内环保工作进行监督。

  如果说对环境的关注体现出周海江“先知先觉”的话,倒不如说是他不断学习收获的成果。周海江时刻没有放松学习。从1987年大学毕业后,1993年7月,完成了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1997年1月,完成了中共中央党校地厅级干部进修班学习课程;1997年12月,完成了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学习课程;2003年8月,完成美国西南国际大学与上海同济大学联合开设的博士生课程并取得博士学位。

  知识使周海江成为成功掌管100多个企业的企业家,也使他成为一个环境保护的“智者”。还在红豆建立科技园区之初,他就将印染厂建在热电厂旁边,利用电厂锅炉烟气中的硫和印染厂产生的碱性水,在处理污水的同时完成了脱硫,既环保又节约了成本。

  纱线厂是红豆的老企业,染色有11道工序,每两道工序之间,都有一个换水的过程,而这个换水过程就是排放污水的过程,也最容易浪费水。如何在换水时控制用水呢?该厂经过反复多次实验,发现在换水时缸中水温达到20℃的时候,染缸中的废水已经全部进入排水管,就可以不进清水。

  于是,该厂根据测算规定每吨腈纶纱用水80吨、每吨棉纱用水180吨,并规定当染缸水温达到20℃时,必须关掉进水阀门,并将这一规定落实到具体操作人员,为了提高操作人员积极性,制订“奖罚措施”,浪费用水按实际水价进行罚款,而节约用水也将给以奖励,并公布上墙。通过强化管理,减少了30~40%的污水排放,同时节约了用水。污染治理必须坚持创新,这是周海江的一贯主张。

  上世纪90年代,红豆集团实行园区集约发展模式,把100多家工厂集中起来,节约了土地资源。进入新世纪,红豆集团开始向高效农业发展,大面积种植红豆杉,目前已有1800万株,是国内最大的红豆杉种植基地,去年还成立了“中国红豆杉高科技产业园”。种植大面积的红豆杉,不仅跨入制药业,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净化空气,改善当地农民的居住环境。

  红豆杉能提炼出抗癌药物紫杉醇,还有明显的净化空气的功效,是地地道道的“健康树”。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出具的关于红豆杉净化空气的报告表明,“红豆杉对室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的净化效率为31.8%,二氧化氮的净化效率为49.0%,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效率分别为22.2%、39.9%、65.1%。”

  周海江说:“企业不能只是追逐利润最大化的赚钱机器。譬如一家企业表面上创造的利润是500万元,但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却是1000万元,有财富没有责任,有资本没有道德,这种现象值得警醒。民营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企业与社会、员工、环境的和谐。”

  正是对担当社会责任的不懈追求,近年来,周海江先后获得“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纺织工业系统劳动模范”、“中国服装行业功勋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并光荣当选中国共产党十七大代表。

  (绿叶杂志第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