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7月,我们中国多民族作家代表团一行11人,在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陈巴尔虎旗大草原。经过两个小时的天空飞行,我们终于在上午10点钟落在了海拉尔机场。到达宾馆后,呼伦贝尔市文联主席刘艾平、陈巴尔虎旗宣传部长何天峰、陈巴尔虎旗文联主席司福军、《骏马》杂志主编姚广等人早已在宾馆等候多时。
简单洗漱后,我们在大厅集合了,大家盼望着立即见到大草原。刘主席对我们说,咱们这几天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陈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充满了神奇色彩,她有古老的敖包,有现代化的体育馆;有美丽的草原,有金帐汗旅游部落……一定让大家亲密接触。
刘主席的话让我们恨不能马上就见到大草原。
陈巴尔虎旗,始建于大清雍正十二年(1732年),距今已有275年的历史,这里不但有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还拥有令人艳羡的草原风光。她隶属于呼伦贝尔市,说到呼伦贝尔,《骏马》杂志社主编姚广给我讲述了一个民间关于“呼伦贝尔”名称来历的优美的传说。
很久以前,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女的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的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她们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与草原上的妖魔奋勇搏杀,女的化作湖水淹死了众妖,男的为寻找女的勇敢投湖,于是,她们双双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润草原和她的子民们的呼伦、贝尔二湖。
姚广讲得是如此的认真动情,我们也被这爱情故事深深打动。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呼伦贝尔湖滋润的陈巴尔虎旗。
“今天我们给玛拉老和各位老师一个惊喜”,何天峰部长在车子启动的那一刻突然神秘地宣布。
何天峰本是汉人,但因其妻子和女儿都是蒙古族,所以他以蒙古女婿自居。在后来的几天接触中,我们发现,他既拥有汉人言语风趣的智慧,时常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又拥有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做事爽快,大声唱歌,大碗喝酒的豪爽,他是一个活脱脱的蒙族汉子!
车大约才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见到了心仪以久的大草原,但却非我们想象的样子,草并不绿,而且有些发黄,根本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司主席解释说,我们这里已经一个月没有下雨了,草原严重缺水,所以草色不绿。正当我们谈话间,突然雷声大起,顷刻之间天空黑云滚滚,大雨滂沱。我们心里暗急,不知道这雨何时能够停下来。可刘艾平主席的话让我们大家开心地笑了,她说这儿的确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吉雨呀,下过雨的草原明天会更绿更美!
我们坐在车上,听着刘主席赞美的话,但心里却在打鼓,如果雨一直下个不停,如何观赏草原?
车,渐渐驶上一处山坡停下来。雨,在不知不觉中停了。我们还没有下车,就听见已经有人在大喊啦,敖包!
我们抬头望去,远处有一块巨石,“天下第一敖包”六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大家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迫不及待地连走带跑地来到巨石前,仔细一看:此书法原来是我们这次中国多民族作家代表团玛拉沁夫团长所题。这时,大家才明白何天峰“给我们一个惊喜”了。大家的惊喜不言而喻,此次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民族文学》杂志主编叶梅女士告诉大家,这是当年拍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时的外景地,那首传唱久远的,由玛拉沁夫作词、通福作曲的歌曲《敖包相会》,就是在这里唱响的。或许有些人没有见过草原,但歌曲《敖包相会》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流传广远。
大家在“天下第一敖包”前纷纷留影纪念,它的身后便是我们仰慕以久的敖包。其实,我们一行当中有几个人是没到来过蒙古草原的,但敖包却并不是第一次听到,然而真正了解敖包的意义及其演变过程者知之甚少。在许多人看来,敖包是谈情说爱的地方,这是因为那首闻名遐迩的歌曲《敖包相会》所引发的误会。还是玛拉沁夫团长揭开了当时为何在敖包拍摄男女相邀的戏,他告诉大家,为了剧情的需要,男女见面总要有个地方,因为在大草原很少有明显的建筑物,不像城市,所以才选择了敖包。当听了玛拉沁夫的讲述,我们才知道其实敖包主要是蒙古人祭祀的地方。
敖包在蒙古族地区由来已久,起初是作为疆域、地界的一种标志。本来辽阔的蒙古平原,地物不很明显,人们在行进过程中很难辨认方向,因而利用突出地面的自然物,或者人工筑起一个个的石包、土包或柴包,作为标志。后来,渐渐演变成为蒙古族人民祭祀神灵的地方。陪同我们一同参观的蒙古族同胞告诉我们,在每年夏季5月或7月的时候,敖包山附近的蒙古族居民,不约而同地在红日高升的吉祥时辰,带上熟羊肉、白酒、油饼等祭品,从四面八方骑马、赶车或徒步而来,把祭品摆放敖包案前,人们一起跪下,虔诚地静默祝愿。祭毕,大家环坐敖包前,边喝酒边唱歌,谈笑欢乐。
今天恰巧有几位蒙古族同胞在祭敖包,听着他们演奏的马头琴,曲调悠长,动人心魄。望着眼前这座用石头堆起的高2米,直径5米左右的锥形石堆,那些插树枝为丛,立杆为柱,并缠有许多种红色绸布条神圣的敖包,和虔诚的牧民,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也学着蒙古族同胞的样子,拾几块石头放在上面,洒几杯酒,心里默许着美好的愿望,恭恭敬敬地围绕神圣的敖包绕了三圈。
此时天色向晚,落日下的草原很美。天空蓝得让人不觉得深深吸几口清新的空气,脚下的草地突然间也绿了许多,第一次踩到柔软的草原,第一次见到神奇的敖包,心向这雨后的天穹,骤然开阔。轻轻地接近,短短的感触,在我们心里留下了刻骨忘记。
车,离敖包渐渐地远了,但心还在那里。马头琴声渐渐地远了,但曲调还在脑海里。我闭上双目,在心里默默地祈祷,陈巴尔虎呀,愿敖包永远保佑你这天堂草原,水丰草美,羊肥牛壮,民富旗昌。
简单洗漱后,我们在大厅集合了,大家盼望着立即见到大草原。刘主席对我们说,咱们这几天的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陈巴尔虎旗,陈巴尔虎旗充满了神奇色彩,她有古老的敖包,有现代化的体育馆;有美丽的草原,有金帐汗旅游部落……一定让大家亲密接触。
刘主席的话让我们恨不能马上就见到大草原。
陈巴尔虎旗,始建于大清雍正十二年(1732年),距今已有275年的历史,这里不但有许多美丽动听的故事还拥有令人艳羡的草原风光。她隶属于呼伦贝尔市,说到呼伦贝尔,《骏马》杂志社主编姚广给我讲述了一个民间关于“呼伦贝尔”名称来历的优美的传说。
很久以前,蒙古族部落里有一对情侣,女的能歌善舞,才貌双全,叫呼伦;男的力大无比,能骑善射,叫贝尔。她们为了拯救草原,追求爱情,与草原上的妖魔奋勇搏杀,女的化作湖水淹死了众妖,男的为寻找女的勇敢投湖,于是,她们双双化作了世世代代滋润草原和她的子民们的呼伦、贝尔二湖。
姚广讲得是如此的认真动情,我们也被这爱情故事深深打动。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呼伦贝尔湖滋润的陈巴尔虎旗。
“今天我们给玛拉老和各位老师一个惊喜”,何天峰部长在车子启动的那一刻突然神秘地宣布。
何天峰本是汉人,但因其妻子和女儿都是蒙古族,所以他以蒙古女婿自居。在后来的几天接触中,我们发现,他既拥有汉人言语风趣的智慧,时常逗得大家笑得前仰后合;又拥有蒙古人的热情好客,做事爽快,大声唱歌,大碗喝酒的豪爽,他是一个活脱脱的蒙族汉子!
车大约才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见到了心仪以久的大草原,但却非我们想象的样子,草并不绿,而且有些发黄,根本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司主席解释说,我们这里已经一个月没有下雨了,草原严重缺水,所以草色不绿。正当我们谈话间,突然雷声大起,顷刻之间天空黑云滚滚,大雨滂沱。我们心里暗急,不知道这雨何时能够停下来。可刘艾平主席的话让我们大家开心地笑了,她说这儿的确一个多月没有下雨了,你们给我们带来了吉雨呀,下过雨的草原明天会更绿更美!
我们坐在车上,听着刘主席赞美的话,但心里却在打鼓,如果雨一直下个不停,如何观赏草原?
车,渐渐驶上一处山坡停下来。雨,在不知不觉中停了。我们还没有下车,就听见已经有人在大喊啦,敖包!
我们抬头望去,远处有一块巨石,“天下第一敖包”六个红色大字分外醒目。大家的情绪立即高涨起来,迫不及待地连走带跑地来到巨石前,仔细一看:此书法原来是我们这次中国多民族作家代表团玛拉沁夫团长所题。这时,大家才明白何天峰“给我们一个惊喜”了。大家的惊喜不言而喻,此次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民族文学》杂志主编叶梅女士告诉大家,这是当年拍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时的外景地,那首传唱久远的,由玛拉沁夫作词、通福作曲的歌曲《敖包相会》,就是在这里唱响的。或许有些人没有见过草原,但歌曲《敖包相会》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流传广远。
大家在“天下第一敖包”前纷纷留影纪念,它的身后便是我们仰慕以久的敖包。其实,我们一行当中有几个人是没到来过蒙古草原的,但敖包却并不是第一次听到,然而真正了解敖包的意义及其演变过程者知之甚少。在许多人看来,敖包是谈情说爱的地方,这是因为那首闻名遐迩的歌曲《敖包相会》所引发的误会。还是玛拉沁夫团长揭开了当时为何在敖包拍摄男女相邀的戏,他告诉大家,为了剧情的需要,男女见面总要有个地方,因为在大草原很少有明显的建筑物,不像城市,所以才选择了敖包。当听了玛拉沁夫的讲述,我们才知道其实敖包主要是蒙古人祭祀的地方。
敖包在蒙古族地区由来已久,起初是作为疆域、地界的一种标志。本来辽阔的蒙古平原,地物不很明显,人们在行进过程中很难辨认方向,因而利用突出地面的自然物,或者人工筑起一个个的石包、土包或柴包,作为标志。后来,渐渐演变成为蒙古族人民祭祀神灵的地方。陪同我们一同参观的蒙古族同胞告诉我们,在每年夏季5月或7月的时候,敖包山附近的蒙古族居民,不约而同地在红日高升的吉祥时辰,带上熟羊肉、白酒、油饼等祭品,从四面八方骑马、赶车或徒步而来,把祭品摆放敖包案前,人们一起跪下,虔诚地静默祝愿。祭毕,大家环坐敖包前,边喝酒边唱歌,谈笑欢乐。
今天恰巧有几位蒙古族同胞在祭敖包,听着他们演奏的马头琴,曲调悠长,动人心魄。望着眼前这座用石头堆起的高2米,直径5米左右的锥形石堆,那些插树枝为丛,立杆为柱,并缠有许多种红色绸布条神圣的敖包,和虔诚的牧民,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也学着蒙古族同胞的样子,拾几块石头放在上面,洒几杯酒,心里默许着美好的愿望,恭恭敬敬地围绕神圣的敖包绕了三圈。
此时天色向晚,落日下的草原很美。天空蓝得让人不觉得深深吸几口清新的空气,脚下的草地突然间也绿了许多,第一次踩到柔软的草原,第一次见到神奇的敖包,心向这雨后的天穹,骤然开阔。轻轻地接近,短短的感触,在我们心里留下了刻骨忘记。
车,离敖包渐渐地远了,但心还在那里。马头琴声渐渐地远了,但曲调还在脑海里。我闭上双目,在心里默默地祈祷,陈巴尔虎呀,愿敖包永远保佑你这天堂草原,水丰草美,羊肥牛壮,民富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