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缺乏养老制度常识
在9月12日的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北京CBD国际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由于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老百姓主要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又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
.
然而,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成是什么呢?是由就业期间缴纳养老保险金(主要包括个人缴纳部分、企业缴纳部分)、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养老金两个部分组成。可见,龙永图所说的"让政府大包大揽"言论,是在指政府为百姓养老这样的概念。显然,这是一个低级错误。这么高位的人物,竟然在公开的媒体上表达出如此低级错误的言论及观点,让人觉得心寒。
.
既然是"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那么就意味着较高的贡献。进一步的情况是,究竟谁在养活谁?
.
社会性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商业性的养老保险服务,在公民养老这个问题上,本质上说,是一回事,即:年轻时缴费投保,退休时收益养老。
.
龙永图,如果您老真心想要帮助商业养老保险当托儿,但也没有必要拿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来说事。
.
所以,龙永图一言激起千重浪,这是一个历史的必然。
.
话不惊人誓不休,龙永图您老何必也要紧紧跟随这个风。
.
二、商业化养老是时代特征
就中国的社会化养老保险(简称"社保")现状而言,城市大中型企业、商业、学校等,以及现在的一些合资、独资、外资企业的员工参与到了其中。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参与其中,这是因为养老保险的个人(上年个人收入的8%)和企业(20%)两个部分缴纳保费的现实决定的。企业缴纳绝对不是国家交纳,而是企业自己缴纳。当然,国家有些投入,但钱还不是纳税人提供的。
.
个体企业,如果老板自己和员工要参加社保,那么同样地要缴纳个人和企业部分。因此,运行中缴纳的难度很大,进而现在城市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参加到社保中来。因此,商业化的社保应运而生,进而实现补充或提供需求。但是,商业化的养老保险服务有一个特点,就是风险度,也即万一那家保险公司在20年后倒闭了,一切保险将难以成立。因此,商业化的养老保险,需要国家良好的监督制度来保证。
.
三、现行养老保险的基本特征
现行省统筹条件下的养老保险制度,记得是1998年10月份开始实施的。其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关于"三种人" 的实施方案。
.
所谓"三种人" 的第一种人,又称之为"老人",是指1998年10月之前实行新养老保险制度时已经离、退休的人员。其退休养老金按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支付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人们称其为"老人老办法"。
.
第二种人,又称之为"中人",是指1998年10月之前参加工作并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1998年10月之后离、退休的人员。
.
根据我国养老保险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已经建立了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的人员,达到退休年龄,累计缴费满15年,可以领取养老金养老金按月发放。
.
"中人"的基本养老金由三个部分构成:
1、基础养老金,来自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具体发放标准是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的20 %;
.
2、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蓄额除以120;
.
3、过渡性养老金,即"中人"在实行新养老保险制度之前参加工作年限视同缴费年限产生的养老金计发系数。因此,"中人"养老金计发公式是: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系数÷120。
.
第三种,人又称之为"新人",是指1998年10月之后参加工作并按月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所有人员。他们达到退休年龄,累计缴费满15年,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新人"的基本养老金由两个部分构成:
.
1、基础养老金,来自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具体发放标准是当地上年度平均工资的20 %;
.
2、个人账户养老金,标准为个人账户储蓄额除以120。
.
缴费年限记录不够15年的人,不享受基本养老金,其个人账户储蓄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
"三种人"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养老方案,是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要素。因此,人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由政府牵头制定并实施的社会性养老保险体制,本质意义在于就业人员于就业期间缴纳个人部分(上年个人收入的8%)、企业交纳企业部分(20%)而构成个人养老资金的积累,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办理退休手续,停止缴纳养老保险费,按月享受应得的养老金。其中,"老人"由于在新的养老保险缴费制度之前就已离、退休,虽然从未缴纳过保险金,但是,他们在过去较底工资制度中贡献出来了,这是龙永图的言论中已经明确地肯定了的概念与实况。
.
显然,现行养老制度不是什么"由国家大包大揽"的养老制度,而是实实在在的缴费积累的养老制度。因此,龙永图所说的"养老保险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的言论,是对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不了解而信口开河的低级错误。
.
当然,在现行养老保险运行中出现的资金不足或短缺,那是运行中的具体情况,不能等同"国家大包大揽"这个概念,但涉及到过去养老制度的继承和延续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的深刻问题在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如何实现基本统一的运行机制,如何更加公平、公正、公开,乃至养老保险及养老金如何在管理上的网络化的透明与公开,如何确保运行的平稳、有序、可靠,进而在养老制度上更好地维护"和谐社会"的大政方针。
.
.
二〇〇七年九月十五日 修改稿
——————————————————————————————————
附:
龙永图:中国养老问题不能全指望政府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7-09/13/content_1891891.htm
2007-09-13
本报北京9月12日电(记者郭永刚)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仅靠政府买社会保险,远远不能为民众提供足够的养老保障。在今天的北京CBD国际论坛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北京CBD国际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说,西方的经验证明,政府大包大揽是不可持续的。
目前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已经达到了1.43亿人,占总人口的11%,预计2020年将占17%,2050年将占到31%。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基本上是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而我国2006年人均GDP仅有2000美元左右。
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说,在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问题,对养老保障体系的效率和可持续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我国目前有1.5亿以上的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的农民总量已经达到了4000万人。如何解决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养老保障问题,城镇和农村相衔接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应对城镇化挑战的重要课题。
据介绍,在传统体制下人们的养老保障主要依靠政府、单位、家庭和土地,就业单位和血缘关系是决定养老保障水平的关键因素。
"由于劳动者的工资长期以来处在非常低的水平,老百姓主要靠政府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又不能全让政府大包大揽。"龙永图说,大包大揽会让政府的负担越来越重,最终走到国家社会保障濒于破产的地步。
"商业养老保险在我国有很大发展前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王宪章说,2006年我国社会保险保费收入是8626亿元,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5641亿元,商业保险在去年有14%的增长。
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养老保险保费收入仍然偏低。我国人均商业养老保险保费大约是431元,仅为国际上的10%左右,为美国的1/70。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村社会保险司副司长刘从龙介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城乡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不平衡,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滞后,保障的项目少、覆盖面窄、保障面低。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流动,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农村老龄化的速度加快,现在农村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而且这个趋势将持续到2040年左右。
刘从龙说,到目前我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将近两亿,人均月领取养老金1000元,而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只有5400万人左右,人均月领取养老金还不到100元。
"农村老年人的贫困问题应该引起高度关注,要加快建立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内的农村保险体系,否则将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他警告说。
刘从龙透露,我国正在一些地方积极开展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机制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并且同时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经过这两年的工作,将来还会有1000万名左右被征地农民被纳入社会保障制度。此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抓紧制定适应农民工特点的养老办法,这个办法将很快上报国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