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上涨原因探究及政策建议


房价,已经成了无数人心头永远的痛,虽然国家屡次调控,但是这个“痛”却越来越厉害了。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07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月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0%,涨幅比上月高0.9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分类别看,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和高档住房销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3.1%、9.3%和10.0%,环比分别上涨0.7%、1.6%和1.7%。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9%,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环比上涨2%,涨幅比上月高0.5个百分点。非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2%,涨幅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5%,涨幅与上月持平。

看完上述数据,笔者不禁担心,在国家出台如此多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背景下,房价依然我行我素,涨声一片,到底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到底能取得怎样的效果?又是谁在房价问题上推波助澜,竟然连经济适用房也在加速涨价?

一、房价一涨再涨的原因分析

个人以为,房价一涨再涨,其中既有人民生活水平上升对住房的大的需求、人民币升值等大背景,也有更多的人为因素,具体讲来,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地方政府GDP冲动是诱因。近年来,在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有着发展经济的强烈内在冲动。在房地产方面,一是大打“增长牌”,将房地产业列入当地的支柱产业,如2006年末沿海某市房地产税收占整个GDP的15%以上,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比例逐年上升。二是大打“外来牌”,积极吸引外来投资者到当地投资房地产、购买商品房,主要表现为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为外来开发商大型项目“剪彩”、协调处理相关事务等等,拓宽当地房地产的发展空间,做大做强房地产业。由于地方党委、政府的偏好和主导,一方面继续刺激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导致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雷声大、雨点小”,未能起到稳定住房价格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易引发银行的信贷冲动,大量信贷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

其次,土地供求失衡是直因。土地是房地产行业的基础,当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使土地需求增加时,土地价格也随之急剧上涨,如果地方政府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土地供给量的问题,土地需求与供给之间差距进一步拉大,供求关系出现失衡,最终的结果是土地价格飞涨、商品房价格飙升。十几年来,从未有一个时刻,土地像今天这样寸寸流金;从未有一个时刻,地价与股价的关系像今天这样密切关联。今年以来,土地成为房地产业迅速致富的代名词,也成为资本市场的头号宠儿。为购土地,房地产上市公司纷纷大举融资,截至9月17日的统计,仅增发一项就筹得资金266.33亿元,排名仅次于金融业。不久的未来,已确定增发的房地产股共计21只,合计增发46.57亿股。不仅是蓬勃发展的股票市场巨额融资,土地市场天价拍地也是热火朝天,你方唱罢我登场。9月11日,广州市土地交易中心在上、下午的两场土地出让中,总共拍出住宅地块13块,总建筑面积达到130万平方米,是广州土地公开拍卖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土地集中出让。上市公司富力地产以楼面地价(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平摊到的土地成本)18729元/平方米的天价,刷新广州新的“地王”纪录,土地拍卖再现“面粉贵过面包”的非正常现象。

第三,外来投机行为是助因。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日本发生了一场“洗劫式”的房地产泡沫,其中有两点教训应引起关注:一是供求关系失衡,使市场上适合广大普通市民的住房太少;二是产品结构失衡,房地产市场由于转向“外向型”(主要面向外地客户的需求),致使本地居民需求的住房难以得到保证。从目前来看,本地住房出售给外地人的比例在各地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城市外地人购房比例已经突破五成,外来购房者的投资或投机行为直接拉升了房地产的销售和价格,也使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和产品结构出现了失衡。尽管目前一些城市房价与当地居民收入比尚处于国际合理标准范围之内,但应当密切关注更多的外来投机者进入这一市场时,有可能导致房价的非理性上升。

二、关于房价调控的几点建议

为了抑制高耸入云的房价,真正贯彻执行好国家八部委《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37号)文件精神,使各方监管真正形成合力,而不是只顾部门和地方利益,将老百姓的利益真正放在第一位,买得起房,能够不断改善居住条件,特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是要使地方政府真正有所作为,真正动真格,比如动用自己的财政力量,而不是仅仅要求开发商,才能够真正对高房价产生冲击。具体设想如下:将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纳入地方考核,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建造上完全抛开开发商,仅由政府操作,保证了中低价房没有高牟利成分,让其真正成为中低收入者和农民工的最后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对高房价真正产生冲击。

二是在建立个人房产权属与信用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开征房产空置税,抑制炒作之风。

三是建议适当提高银行住房按揭首付比例,对于购买第二套商品房的,首付比例提高至50%以上。

四是建议限制境外开发房采取合资等方式投资国内房地产企业,禁止境外人士在国内买卖商品房,防止境外资金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推波助澜。

五是改进规范经济适用房,将供应对象明确为低收入,剔除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中收入群体,建设标准一律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防止一些地方将经济适用房建成120平方米以上并按行政级别予以分配的做法。在退出上建议参照杭州市政府的做法,将经济适用房增值后增值收益的55%交给政府,从而堵塞了一些人利用经济适用房来进行炒作和获取高额利润之行为。

六是对房地产上市公司,从严控制再融资,尤其是增发、发债等摹集大额资金用于拿地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