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选择没错


刚才看见老师在抱怨此番减税时机,本人颇不以为然。涉及那么多小型纳税人必须有个宣传--了解过程,算错了帐再返工只有做过会计的人才真正明白有多麻烦。所以,现在公布百日后正式调整符合税收管理规律,没错儿啊。怎么也比半夜鸡叫稳妥,忧国忧民也得讲究个章法。目前,基本生活品价格普遍上升了那么多,减税等于最普遍最公平的财政补贴。我们讲课的时候一般用反例:税和工料费构成成本,成本低于市场价他才生产;加税必然导致平均成本上升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因为成本较高厂商会退出市场供给。投资税、流转税、所得税都是利润的减项,都影响厂商的进入和退出决定。

 

判断目前为结构性通胀者不都是“安抚”,所以,不能紧货币又紧财政。政府政策的力度和具体内容,与“经济过热”感觉指数不是线性关系,松财政应该成为共识,不然就会出现牛肉面短缺。

 

理论上说,通货膨胀永远是个货币问题。货币当局以稳定币值为天职,一般而言,只有政府才能够(在入不敷出的时候)令货币当局开动印钞机为自己融资,钱毛了通胀了我们就要求政府必须量入为出“紧缩支出规模”或者“多去收税”,所以,发现通胀紧财政像个定理。但是,我们现在面对的通胀是为了保持就业而逐渐累积起来的流动性过剩。紧财政能扩大内需保持就业稳定增长吗?双紧刹车,用萧条替换通胀?失业率陡然上升必然引起社会不稳定。没有社会稳定何谈经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