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交所与深交所两地A股平均市盈率分别高达60多倍和70多倍,它们双双创下中国股市开业18年来的历史最高记录;两年内上证综指猛涨450%,深证成指大涨600%,这一凶悍的涨势更是创下世界之最。尽管如此,站在历史大牛市巅峰的大陆股市,沪深两市A股总流通市值却只有8万亿元人民币,仅相当于香港主板流通市值(19.5万亿港元)的四成左右。
显而易见,股市规模狭小、A股供给严重不足,正是目前中国股市疯狂暴涨以及投机猖獗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采用市场化的手段调节股市容量、抑制过度投机、化解过大泡沫的最有效办法仍是扩大股市供给,并尽快给13亿人口大国的股市“扩容”。
对于目前的A股而言,由于“不受限”流通股比例太小,单纯依靠新股发行仍旧是杯水车薪,因此,中国股市扩容必须“三法”并用,方能达到有效扩大股市供给之目的。
(1)加速大型国企和民营企业的IPO进程。这一部分新股发行虽然可以获得高市盈率发行价格,并能吸纳不少新资金,然而,由于“不受限”的现实流通股本规模偏小,使得增大股市供给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2)加快境外优质国企与红筹大盘股的回归步伐。这一部分大公司的回归发行,由于A股可发行规模一般较其他公司要大,因此,它对扩大股市供给有较强的作用。不过,从目前回归发行A股的情况来看,与H股发行规模相比,A股发行规模仍然偏小。例如,工商银行在香港发行了830亿股H股,但在大陆却只发行了91亿股A股。同样,中国人寿在香港发行了74亿股H股,而在大陆却只发行了9亿股A股。由此可见,两地供求结构的不对称、A股流量严重偏小,正是同一公司A股价格远高于其H股价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反,招商银行在香港发行了26亿股H股,而在大陆却发行了47亿股A股,由于招行A股供给大于H股,因此,招商银行是A+H股中A股高估相对较小的股票。
(3)减持国有股并补充中央与地方社保基金。无论从充实社保基金的角度看,抑或是从国有资本退出过度竞争行业来看,国有股减持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也可以说,国有股减持是大势所趋,目前减持国有股不但恰逢其时,而且可以坐拥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
有人说,“增发”也是目前扩大股市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但本人认为,这一渠道的重要性和作用远不如上述“三法”,相反,“增发”容易给人造成“圈钱”或“抢钱”的误会和不解。
正是由于股票供给严重不足,股票流通规模狭小,大牛市下的“全民炒股”很容易导致人们“闪电”般快速炒高股价和市盈率,甚至就连“垃圾股”也不放过,一旦垃圾股炒翻天,最终就会形成“无股可炒”、“牛市短命”的尴尬格局。为此,庄家与机构只能编造或捏造各式各样的所谓“题材”和“远景”来供股民炒作,从而将大众炒股演绎成赌博行为。
为此,股市必须尽快“大扩容”。牛市扩容至少具有“一举三得”之功效:
第一,扩容可以有效扩大股票供给,平抑股价,抑制股价整体水平过快上涨,化解股灾危机。
第二,扩容可以有效稀释或摊薄超高的平均市盈率,化解股市过大泡沫,逐渐还原市场投资价值。
第三,扩容可以增加股市的新鲜血液,带入优质而干净的资产,从而有利于提升股市的整体投资价值。
我们要衷心感谢这一轮大牛市,它让全部大小银行上市了,中石化、中海油、中石油三大垄断巨头也回来了,我们希望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的主体资产尽快回归A股市场,让国人共享其丰厚而稳定的垄断利润!其实,这些大国企都是中国民族企业的中坚力量和坚强后盾,我们的股市完全有能力支持并扶植它们进一步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20年前,我每天早上坚持跑步,春夏秋冬、小雨大雪从不间断;20年后的今天,我再次开始晨练慢跑,感觉又回到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