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 一个市委书记的新政绩观


 绿色GDP: 一个市委书记的新政绩观

伊春市委书记杨喜军

  “如果我想把伊春的GDP增加20%,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达到,很简单,砍点红松就可以了。但发展经济不应以环境的巨大污染和破坏,不应以吃子孙饭、断子孙路来换取。我要这么做,任期内的GDP能上来,但以后当地老百姓连生存的家底子都没了,这不是一个党员该干的事。”伊春市委书记杨喜军对记者说。

黑龙江行政圈里曾戏称杨喜军为“森林书记”,因为他从1970年就在林区工作,1984年任鹤北林业局书记,1999年任大兴安岭地委书记、2003年任“小兴安岭”伊春市委书记,到2007年,他工作了37年,也跟树交往了37年。

杨喜军说,刚来伊春主持工作的时候,也是伊春最为困惑的时候。那时伊春面临着“两危”:一是资源危机,“中国林都”遭遇了几乎无林可采的尴尬;二是经济危困,拖欠职工工资达14亿之多。

但林区就是以林为主的,没有大树的,还有中树小树,砍下来一样卖钱。如那样,伊春将再难发展了。伊春是因林而生,也要因林而兴,要振兴只有植树造林、进行林权改革。

林改两年来,伊春多造8000多公倾林地,退耕还林800公倾,照这样发展下去,40年后,将再造一个小兴安岭。喜军突然提高了声音:“小兴安岭对国家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与40年后在现一个小兴安岭相比,我现在的GDP是可以不要的。

“绿色”和谐是杨喜军对伊春的规划,但喜军更大的梦想是把伊春打造成中国的绿色能源之乡。伊春境内山高林立,风大河流多,一些区域的风速达23/秒,风能资源约为924万千瓦,可开发的风能资源约为288.75万千瓦;拥有700多条河流,集水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达180多条,水资源总量为110.4亿立方米,水资源蕴藏量约为1106.95兆瓦,可开发水电站201座。平均日照时间为23002800小时;施业区内枝条蒿草数量巨大,每年养殖业废弃物达600多万吨,为发展太阳能、生物质发电、沼气提供了广阔的物质基础。

因此,伊春正在积极规划植树造林,发展绿色产业和发展绿色能源。杨喜军认为,林区只要有“绿色”才能发展,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社会,无论如何也不可能与和谐社会有关。和谐的社会不应该仅仅包括人的社会,同时它应该包括人与自然相互和谐的社会。自然的和谐就要求我们有科学的发展观,促进我们的发展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同时加强对过去破坏的挽救,比如用植树造林来挽救我国不断扩大的沙漠化现象。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把过去的纯GDP数据看政绩转变为绿色GDP。这样才有一个绿色的社会,绿色的社会才是和谐的社会。

绿色伊春,一个绿色GDP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伊春形成。也许,这正是伊春屡受联合国青睐的原因。

               中国财富记者   姚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