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事件”与“铁点事件”的异同


9月上旬, “梨花事件”一周年,事件主人赵丽华刚刚从网络攻击的痛苦中缓解过来,九月中旬,网络上紧接着就开始了另一起,因为作协主席铁凝题词中出现一个错别字而闹得沸沸洋洋的“铁点事件”。看来,这文化界可真能折腾的。

 

一、“梨花事件”及特点

“梨花事件”是去年9月初于网络流行的那篇《谁动了我的花内裤》小诗引起,事件中被攻击的所谓作者赵丽华当时曾很气愤地告诉记者:我仔细看了看网络上流传的这些署我的名字的诗歌,我发现被歪曲的太严重了,最起码不是我完整的诗歌,一些人不怀好意,从我一篇完整的诗歌里面抽出一两句,然后再加一些别的句子,就说是我写的,真是无稽之谈。尤其是《谁动了我的花内裤》,根本不是我的作品!。(赵丽华所说网络上流行的那首诗歌是这样写的: 谁动了我的花内裤 // 晚上想洗澡/发现/花内裤/找不到了/难道真的会/有人/收藏/我的/没来得及/洗/的/花内裤?)

  赵丽华还说:“我在我的博客里自选的那些诗歌才是没有被歪曲的,如果大家要评判的话,我希望拿博客里的诗歌来评论,而在网络上各个论坛里流传的,大部分都是歪曲过的。”

 

事件发生后,赵丽华身心倍受打击,曾一度消沉、痛苦不堪、大声叫屈。无论赵丽华如何解释,那个时候,有几人能够冷静思考并设身处地的为她着想呢?说不定许多人还在跟着乐呢。恶搞,已经成了在网络上变态的一股不正之风,已伤害了一些人,或许将伤害到每一个人,甚至无论人们上网还是不上网。

 

事件之后,随着时间一天天的推移,人们的理解与观念开始有了转变,暖风慢慢吹向赵丽华……

 

 

二、“铁点事件”及特点

 “梨花事件”属网络上他人的恶的可能性特大。与“梨花事件”不同的是,这次的量级从诗歌的一度领军人物,一下子就到了现任作协主席铁凝,而且,作协主席铁凝对此事始终不表态,进而引起了网络上深刻广泛的讨论,随之构成“铁点事件”。

 

事件起因原来是因为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在已经出版发行的《美文》杂志9月下半月刊中的手写题词,被发现把风华正茂,下部的写成了

 

《新华字典》对“戊、戍”的解释是:戊(wu,四声,天干的第五位,用做顺序的第五);戍(shu,四声,军队防守之意,卫戍、戍边)。显然,此“五”非彼“伍”也。

 

第一个发现铁凝题词中有错别字的读者在网上发帖说:“今天(2007-09-09刚拿到最新一期的中学生杂志《美文》……翻到杂志的底部,发现刊登着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为《美文》题的词,‘《美文》杂志年方十五,风华正茂,英气逼人……’铁凝居然把‘茂’字写错了,(编者注:下部的“戊”写成了“戍”),字典里根本就没有这个字。此杂志的受众群是广大学生老师,铁凝居然在全国这么有影响的杂志上露馅,这对我们的无数孩子怎么交代?”(来自: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7/09-21/1032483.shtml

 

 

 

网络上就关于“铁凝题词中有错别字”事件的讨论,反对方认为那是错别字,因为字典上没有这个字,无论是简化字或繁体字。这对全国青少年学生和社会正确并规范地使用汉语汉字将产生误导;捍卫方认为,在书法中,多一笔少一笔很正常,这不能算错别字。

 

有支持者发表文章:“在国内比较有名、历史比较久的错别字是山东孔府大门两旁的明柱上的对联,据说就是清代著名大才子纪晓岚所书,对联中的‘富’字,少了上面一点;文章的‘章’字,下面‘早’字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的‘立’字。这是纪晓岚故意写错的,‘富’字上面少一点,叫做‘富贵无顶’;‘章’字,下面‘早’字的一竖一直通到上面的字,这叫做‘文章通天’”。

 

如果按照支持者的说法,作家协会主席铁凝这篇为《美文》杂志十五周年的贺词那不就成了“文采多了一点”吗?或者是太“冒”了一点吗?真是很有意思。

 

话说回来,这次事件的确又为《美文》杂志乃至作协主席打了个效果空前的免费广告,因为世人有许许多多的人其实都不知道这本杂志和这位主席。事情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反之,人们以后的学习中,谁还敢轻易相信哪本书、哪个作者?

 

当然,大多数情况下,错别字都是一不小心写成的,作家一部作品动辄数十万字,有错别字在所难免,国内著名报刊的头版头条还曾经出过错别字呢。可是,“铁点事件”却在媒体与网络的质疑声中波澜起伏:

 

第一波,一位自称高杨的编辑在接受某报记者电话采访时称:《美文》下半月刊主要由她负责,但她显然还不知道这件事,当听说铁凝的‘茂’字写错了,她的第一反应是可能是印刷的问题,有的时候杂志印刷会有一些问题。

 

但多的那一点怎么看都不像是印刷问题,高杨在看过铁凝的题词后说:铁主席这样写,我们要尊重铁主席……我觉得不用去讨论这个(错别字)问题,我们也经常刊登书法作品,作品里有书法家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是不是发过来就这样?)我们搞不太清楚,时间太久了……这可能是铁凝写字的一个习惯,其实之前也并没有什么人提出这个问题。(怎么看这个事?)我们邀请别人题词,就不要去评价什么。是不是错别字,我们不觉得,没有看出来,也许是印刷的问题吧。

 

第二波:“目前国内对于书法作品中的错别字持比较宽松的态度,书法家李庶国表示,对书法中的错别字不必过于认真,因为汉字的结构多而乱,而且书法和写作是两码事,写作时写字要求没有错别字,书法艺术对字的要求就可以宽泛些,从几种书体来分析,篆、隶、草、楷、行中,错别字只在楷书中的简化汉字领域中起到评判作用,在其他书体中字的正误标准非常模糊” 。

 

第三波:“青年报921日报道 一度被炒得沸沸扬扬的铁凝为《美文》杂志题词被指写错字一事,昨天有了新进展。《美文》主编贾平凹(著名作家)首次出面声明,在书法中,多一笔少一笔很正常,因此铁凝没有写错字。”

 

第四波:“铁点事件”发生后至今,作协主席铁凝始终没有表态,哪怕是只言片语也没有,进而引起质疑者们进一步的不满意见。

 

毕竟是作协主席嘛,不就是一个错别字嘛,有那么值得深沉与刻意回避?大家知道,在重大国际活动中,美国现任总统布什还经常面对媒体而口误。当然,布什或发言人是承认并表示歉意的。

 

三、“铁点事件”的特点

作协主席铁凝,发表在在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的《美文》杂志创刊15周年期刊上的题词,写出了与字典不同的汉字,也是与中国过去所有字典或书法中从来就没有的字,主客双方意见分歧,舆论一片哗然,始终没有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局面出现。

 

“铁点事件”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美文》杂志不置可否的回答,主编贾平凹(著名作家)的捍卫态度,作协主席铁凝的冷漠,一些人公开发表支持文章的举动,这对如何创建新时代的新文风受到严重质疑与阻碍。随之而来,中国的文风如何发展,人们不得不忧心忡忡。

 

总而言之,“梨花事件”与“铁点事件”的共同之处,在于与现代网络的信息公开与相对透明和舆论广泛传播有关。不同之处在于:“梨花事件”几乎就是个别人利用网络而进行恶搞,而“铁点事件”却在于出版方和题词者不能正确面对汉字标准及历史与公众,是权威霸道的一种表现,是过分的“创新”,对当代文风和中国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不利。难道中国现阶段的文化潮流,将会正如作协主席铁凝题词的“铁式书法”那样:因‘风华正茂’(下部的之)之风气太盛,而多了一点呢?

 

 

 

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