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中国股市的“造壳”游戏
文/董登新
笔者按:NASDAQ既有一年退市300家的气势,更有一年上市500家的胸怀!1996年底,NASDAQ共有上市公司5556家,可如今它却只有3067家(2007年11底的数字)。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这就是股市应有的“大浪淘沙”的气魄!股市绝不是大锅饭,更不是收容所!
ST科健(000035)应该算得上是当今中国股市的“不死鸟”!
2007年7月24日,ST科健宣布,因正在协商重大债务重组等事宜,公司股票于7月24日起停牌。直到半年后的今天,仍然是继续停牌。
ST科健究竟为何物?我们不妨粗略回顾一下它的简短历程。
ST科健,原名中科健A;上市时间:1994年4月8日。上市第二年便赤裸裸地亏损!
年度亏损记录:1995年、1996年、1999年、2004年、2005年
2007年是否亏损?仍将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截止2007年9月30日,ST科健目前负债累累(算术题):
(1)总资产=4.08亿元;总负债=17.87亿元。
(2)资产负债率=438%!如此畸高的资产负债率,却还能存活不死,真奇迹!
(3)净资产=-13.79亿元,即严重“资不抵债”,早该向法院申请破产!
(4)每股净资产=-9.19元,即公司净资产不仅跌破面值,而且股东已成债务人!
(5)账面累计亏损=-16.33亿元,这是公司历年亏损滚存下来的一笔巨大的“负”财富,它必须由未来的股东承担!
(6)每股未分配利润=-10.8847元,这一亏损黑洞需要以后若干年的每股正收益来填平!这将意味着未来的股东在若干年内将只出资不分钱!
(7)到期无法偿还的贷款=31.4亿元(讨债人:21家金融机构)!也就是说,将ST科健全部资产卖掉也只值4亿!如果要还清另外的27亿贷款,就只有再找股东要钱了!
据传目前有一民营企业愿为31亿元的债务入主“买单”!重组游戏规则大体如下:
重组操纵方:21家债权机构(若放弃重组之希望,则31.4亿贷款绝对打水漂!)
新东家:某夫妻民营公司(通过“买壳”方式实现上市梦想,因为中小板排队无门,创业板上市遥遥无期!故愿付此代价买壳上市)
重组游戏按如下路径设计:
(1)ST科健现有总股本1.5亿股。
(2)ST科建向新东家定向增发5亿股,即新东家拿资产换购股票。
(3)新东家将自家旗下的5个房地产公司(自我估价为24.8亿元)置入ST科健,并换取定向增发的5亿股ST科健股票。
(4)作为接受重组的前提条件,新东家必须将所获5亿股股票中的1.1亿股无偿地赠送给21家债权机构,则21家债权机构放弃31.4亿元债权。这叫“债转股”!
(5)在重组完成后,ST科健的总股本将由1.5亿股增至6.5亿股,新东家持有3.9亿股,占总股本的60%;21家债权公司将持有1.1亿股,加上原持有的6460万股,21家债权机构共计持有1.75亿股,占总股本的26.9%;此外,公众实际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重则由原先的51%被稀释至13.1%。
(6)按上述加减法计算,若重组后的ST科健复牌,只有当股价上涨到17元以上时,21家债权人的31.4亿元债权才可能全部收回。如果再继续上涨,则21家债权人作为新股东就有得差价赚了。如果真是如此,则21家债权人就是最大的赢家了!
与此同时,新东家不需要任何真金白银,也不用掏一分钱,只需要主观“估算”一下自己旗下的5个房地产公司,就可以名正义顺地将ST科健收入夫妻囊中,“更名换姓”为新东家自家的了!董事长的位置当然也是新东家的啦,这就叫“造壳上市”!于是,新东家也成为了这一游戏的最后大赢家!
试问诸位:既然重组操纵方与新东家都成了大赢家,那么,在上述加减运算游戏中,究竟谁是输家?谁是最后的买单者?答案当然是“市场”!这样的答案太抽象了!应该说是:股民!(因为只有股民才是最终的接棒人!)
试问诸位:中国的超级垃圾上市公司为何全都不肯退市?其中奥妙大家又是否能看出个一二三呢?说白了:债权人不让垃圾股退市,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重组游戏让股民最终还债!为此,笔者认为:垃圾股重组后仍是垃圾!
政策主张:中国应该尽快让IPO市场化,并尽早推出独立创业板!让所谓的“上市指标”或上市公司的“壳”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