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网络舆论?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现。从重庆“钉子户”事件到厦门“PX项目”事件,从山西“黑砖窑”事件到陕西“华南虎”事件……网民踊跃发言,形成了若干轮规模较大、力度较强的网络舆论,对一些社会公共事件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网络传播路径的杂乱多变,也使公共信息很容易变形走样。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面对舆论环境的新变化,我们应如何积极应对?日前,《人民日报》特邀5位政府部门的新闻发言人撰写“新语”,谈谈他们的具体感受,看后应该有所启迪。

  在对待网络舆论问题上,既要有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所说的宜疏不宜堵,要在分析、甄别的基础上,快速、果断、负责任地予以解答。也要有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所言之学习有益的,采纳有用的,澄清有误的,抵制有害的。其他如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之新媒体对政府提出新挑战、国家审计署新闻发言人刘达朱之公布真相才能赢得信任、国家旅游局新闻发言人张坚钟之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作用的观点都十分到位。笔者相信,尽管互联网具有快速传播和匿名性的特征,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也经常出现在网络上,但只要我们的新闻发言人与时俱进,准确应对,就会使广大百姓民意得到充分的表达,而政府也能够把握主动,促进决策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