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神话浅析


月亮神话浅析
  我们从孩提时代,就从长辈那里听说了“嫦娥奔月”、“玉兔捣药”的美丽神话。大人们总是确信,月亮的阴影就是小兔子!1969年7月21日,美国“阿波罗十一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宇航员告诉我们月亮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尽管如此,探讨古人心目中的月亮神话,还是有着文化人类学和民俗学上的意义,绝不是多此一举。
  现在人们总说月亮上有小兔,但在上古时代还认为月亮上有蟾蜍或虎。屈原《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古人认为“顾菟”就是兔子,王逸注:“言月中有菟,何所贪利,居月之腹而顾望乎?”到了宋代,朱熹认为“顾菟”是一种兔子的称呼。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天问释天》中,用11条证据证明月亮中的动物形象是蟾蜍,不是兔子。任何吹毛求疵的文人学士对此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月中有蟾蜍在随后几十年里成了定论。谁能料到,70年代以来,考古发现推翻了这一定论。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漆衣箱箱盖上,月亮里的动物头如虎、身尾如兔,年代约为公元前五世纪后期。有人说,这是月中阴影从虎变为兔的过渡形式。在《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楚人称虎为於(wu)菟(tu),顾菟是其同音词。月中之物,楚人认为是虎。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帛画上,月亮里既有蟾蜍,又有兔。长沙一带古代是楚地,蟾蜍、兔也是楚人的月亮神话动物。
  季羡林先生认为“月亮”一词在梵语中是有各种说法的。大都包含sasa(兔子)这一个语素,印度人从3000多年前就相信月亮里有兔子。印度的传世文献远早于中国,因而说中国人是从印度学到的月中有兔的观念。
  考察世界各地民俗可以知道,很多民族都认为月亮的阴影是某种动物,主要是蛙(蟾蜍)和兔。印第安人认为月亮里有个女子抱着兔子,玛雅碑文又用蟾蜍表示月份的“月”(unial)。中国的蛙(蟾蜍)崇拜由来很久。月母常羲就以蟾蜍作为图腾,到了奔月神话中,嫦娥偷吃了后羿得来的不死药,飞向月球,化为蟾蜍,根源就在于常羲——嫦娥的图腾为蟾蜍,常羲是占月的天文学家,所以“月”在玛雅碑文中写作蟾蜍。印第安人公认少昊、羲和、常羲为始祖,玛雅人认为蟾蜍代表月亮,不正是玛雅文明源自中国的证据吗?《山海经》、《吕氏春秋》、《淮南子》、《灵宪》是文献证据。
  中国十二生肖有兔,兔最初作为氏族标志,是图腾。免的一胎怀29天,与月亮“死则又育”的圆缺周期接近,与女子月经周期接近,在这种类比过程中,对月亮和兔的崇拜是很自然地发生的。各民族都可能有这种观念,说不上必定出于谁因袭谁。
  闻一多先生指出:“考月中阴影,古者传说不一。《天问》而外,先秦之说,无足征焉。其在两汉,则言蟾蜍者莫早于《淮南》,两言蟾蜍与兔者莫早于刘向,单言兔者莫早于诸纬书。由上观之,传说之起,谅以蟾蜍为最先,蟾蜍与兔次之,兔又次之。”应当说,各种说法都出于人的想像,不同的族群可能把月中阴影看作不同的动物。崇拜虎的民族应当认为月中有虎,这一观念证据最少。汉代确实是月中蟾蜍与月中兔的观念并行。中古以后,虽有文献,月兔的观念由于人们的喜爱而占了统治地位,月中有蟾蜍的观念只残存在少数词语中,如“蟾宫”。神话本是漏洞百出的,如说嫦娥独居广寒宫,却又说有个吴刚在砍桂树,岂不有了伴?古代,月亮作为夜晚最明亮的天体,引起一代代人无限的遐思和崇拜,关于月中动物、月神的神话传说有不可忽视的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