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晴日的韩塬大地,满山遍野的花椒树、苹果树、核桃树、葡萄树、桃树枝干齐整,生机盎然;宽阔平坦的通乡大道车辆奔行,穿梭往来;整洁和谐的乡间村落,新房连幢而起,气象万新;一座座标准化的养殖场里,羊肥牛壮、鸡鸣猪闹。这一处处动人场景,正是眼下地处秦晋交界、渭北高原东北隅的陕西省韩城市新农村的真实景象。
韩城是“史圣”司马迁的故里,历史文化悠久,矿产资源丰富,然而市域山塬纵横、沟壑众多,所谓“七山一水二分田”便是当地形象的写照。全市162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耕地280.1万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17.30%;16个乡镇276个行政村中,总人口38.5万人,农业人口高达24万人。长期以来,韩城市信用联社始终把面向“三农”,加强金融服务作为已任,把信贷支农作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2007年以来,韩城信用联社从市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深入改革、强化管理,积极推进经营模式和增长方式向又好又快方向转变,累计投放辖内农业贷款65037万元,占全市金融机构的95%以上;小额农贷12226万元,惠及农户的51%以上,享受面覆及各个村镇,有力地支持了当地新农村建设,推动了当地农业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韩城市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如今的韩城农村,一派和谐文明、生机勃勃。韩城市信用联社干部员工不断发扬扎根“三农”、服务“三农”的优良作风,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走进村民农户家中,深入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添薪加力,为企业加油助推--
实施“信用工程”营造“诚信金融”
韩城市信用联社从2002年起,就在当地各级党委、政府支持配合下,以优化支农服务环境为主旋律,启动实施信用村镇、信用户评定工作。他们主动争取乡、村两级干部支持,建立村、乡两级评定小组,挨家挨户收集农户信贷资料,逐家逐户由评定小组集体讨论、联审联评。到目前共建立农户档案65000余套,达到100%的全市农户总户;市级信用乡(镇)2个、信用村26个,信用户8324户,分别占到村镇总数和农户总数的12.5%、12.8%,农村信用环境明显改善,诚信文化建设蔚然成风。
为了把信贷支农落到实处,韩城市信用联社以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为主,开展了优化服务、简化程序活动,真正解决了“三农”生产经营所需资金,推出了一次核定、随到随办、限额控制、周转使用和信用户降低贷款利率的优惠政策,一改农业贷款“春放秋收冬不贷”的投放方式,实行了长放长收的新举措,并通过开设值班信贷岗,让上门前来申请贷款的农民群众充分享受热情快捷的优质文明服务,信贷工作人员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深入山区农户,送贷上门、支农到户,既方便了当地农民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之急和“三农”经济发展,又为信用社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06年末,年累计发放农业贷款65037万元,促进了当地农业“四大主导产业”丰产丰收,韩城市信用联社经济效益也节节攀升,实现经营利润1133.5万元,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经营业绩,取得了信贷支农和业务经营的“双丰收”。
2007年5月29日,韩城市农村信用联社召开社企座谈会,社领导与市内77多家民营企业代表欢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计,共谋发展大业。经过紧张工作,韩城市农村信用联社先后对2006年度的53户黄金企业客户进行了年审,有5家企业被取消授信资格。年后同时还对多家企业的申请进行了认真调研,反复研究,新增黄金企业客户,使黄金企业总量达到77家,授信金额1.4亿元。与此同时,审定、新增黄金个体工商户共计181户,授信金额45000万元。通过连续两年来社企共同打造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现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市中小企业和城镇个体工商户的优质客户群体。
倾注特色农业产业 全力支持“一村一品”
根据当地地理优势和产业特点,韩城市信用联社积极扩大农户小额贷款的投放规模和覆盖面,竭尽全力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到最基本的金融支持,鼓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推行“骨干+农户”、“企业+农户”,发展椒、果、菜、畜“四大农业主等产业”,通过“一村一品”示范村、示范户辐射带动全市特色农业发展。
当地西北部多为山区,水资源相对贫乏,但恰恰适于发展驰名中外的“大红袍”花椒等耐旱经济作物,他们便在盘龙等8个乡镇鼓励和扶持农民利用荒山荒坡进行种植,现已形成百里三千万株生产规模,人均拥有300株以上,目前已经全部进入盛产期,总产量达到1600多万公斤,占到全国总产的六分之一。规模化的生产、优良的品质,也使“大红袍”花椒获得了“中国名优经济林花椒之乡”的盛誉,并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大红袍”花椒原产地。每到花椒丰收之际,省内外客商纷至沓来,各地市场供求不断,仅2006年,花椒平均销售价格一直保持在12.5元/斤,全市花椒产值创造了4亿元左右。
在当地南部台塬地区,水利灌溉条件充分,适宜水果蔬菜生产,韩城市信用联社又在5个乡镇重点扶持发展水果、蔬菜产业。针对农民既缺资金、又缺技术的现实困难,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农民解决苗木、化肥、农药、果品套袋等生产资金,还与当地党委、政府密切协作,请来技术专家,开展果蔬技术讲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已形成苹果种植10.2万亩以上,总产6.7万吨以上,年产值7770万元以上的规模化生产;扶持建成日光大棚2350座,使蔬菜面积达到3.5万亩,总年9.6万吨,可创造产值26.5万元。
近年来,国家为了保护西部生态环境,明确规定封山禁牧,这为多年依靠自然放牧发展养殖业的韩城山区群众带来了困扰。为了化解这一难题,韩城市信用联社与地方党委、政府通力合作,主动上门拜访和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指点迷津,传经送宝,积极帮助农民群众转变思想,大力发展设施养殖。帮助农民和养殖大户建设科学、规范、完备的专业养殖场地,共同优选养殖品种,一同研究饲料配方。到目前已累计投放特色设施养殖贷款1175万元,帮助盘龙乡群众建成了2500多头规模的普耳山羊专业基地1个,专业村2个;在全市范围内扶持培育养鸡专业户46家,养猪专业户72家,养牛专业户58家,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7540吨、3530吨、610吨以上。通过发展特色养殖,设施养殖,不仅成为当地的另一农业主导产业,而且每年畜牧业创造产值在5540万元以上,更为保持生态环境,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
2006年以来,韩城市信用联社在支持特色种养业的基础上,还加强与地方联系协作,加强与企业间的交流,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累计投放涉农企业贷款44616万元,共同建成了西塬、芝阳两大花椒集散交易市场,为农民了解掌握市场信息、引进客商、合理销售花椒,最大限度地提高收入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建成了卫东大型气调库一座,小型冷库5座,可保鲜存储苹果700多万斤,为当地果农提高果品保鲜品质,实现反季节销售,增加果品收入打开了一条新路;建成盘龙普耳山羊养殖及饲料生产基地一座,从种羊、配种、品种研究、消病免疫、饲料配比生产提供了科学全面的保障;投资300万元,建成了昝村红太阳油脂公司,将过去买掉花椒后废弃的椒籽充分利用,变废化宝,通过工业化生产提取提炼椒籽油,使农民群众增加了新的致富渠道,提高了花椒产业的生产附加值和效益;先后建成花椒、苹果、核桃、美国红提示范基地和园区12个,总规模2000余亩,从苗木截培,生产技术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商品果保护等方面向农民发挥了指导、扶持,带动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
在韩城市信用联社的全力扶持下,当地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基地、示范园区蓬勃兴起,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特色化、品牌化、产业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支持农村基础建设 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道路畅通致富,水利福泽用地,电力送来光明,教育改变命运。这不仅仅是群众的渴望,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韩城市信用联社关注“三农”、情系“三农”,一直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困助学做为一项光荣的使命。2006年以来,各有关乡(镇)、村组通力合作,发放专项贷款,参与乡村道路通达工程,全年累计投入509万元,支持帮助农村新建、扩建、改建通村道路198公里,桥梁12座,使全市各个乡村普遍实现了村村通,现如今,沥青路、水泥路宽阔平坦,农民运送农资农机,外出探亲访友,打工上学再也不发愁了,大山深入的花椒、核桃、苹果、葡萄源源不断通过致富路运销各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持续发放水利建设贷款369万元,帮助农民打机井36眼,修建水渠272条,修建水窖65座,积极支持引导群众引进滴灌喷灌,节水降耗,增产增收;发放村组电力网线改造贷款258万元,进一步完善了生产生活用电,为发展设施种植养殖业提供了保障,解决了规模生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瓶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人才是根本。农村教育覆盖面和受教育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人口整体素质高低。尽管经过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当地农民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对于城乡群众来说,普通教育费用对每个家庭都是一笔十分庞大的费用支出。特别是农村贫困学生上学难,一直为全社会所关注。韩城信用社认为尽管信用社不是社会福利和慈善机构,但在保持企业稳健持续经营的同时,还必须自觉承负相应的社会责任。为了帮助偏远山区贫困农民家庭的孩子都能够走进校门,接受正常的教育,特别是让那些已经被高等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将发放助学贷款作为支农工作的延伸,每年春季和新学年开学时都及时深入基层,与当地村镇干群交流沟通,掌握了解贫困家庭和贫困学生就学详细困难,有组织地发放助学贷款,2006年全年累计发放425笔,金额380万元,资助315户421名农村子女走进学校,圆了莘莘学子的上学梦想。2007年8月联社又拿出近6万元,无偿资助了19名贫困大学生。
韩城市信用联社自始至终不懈地支农工作,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扬,在卫东村,农民群众真诚热情地将“信合助万家,情系果农椒农”的牌匾送到了信用社,乔子玄等信用社分别被当地党委政府授予“支农先进单位”称号。
改革创新优质服务 溢彩时代铸就辉煌
2007年1月25日韩城市农村信用社存款超10亿元大型庆典在市体育场隆重举行。省联社渭南办事处和渭南银监局特致贺信。渭南银监分局、渭南办事处、韩城市人行、韩城市银监办及市委、市政府等领导出席祝贺。全市信合员工以统一的形象、喜悦的心情和城乡数万群众共同亲历目睹了信合经营发展史上这一辉煌盛典。
2007年9月18日上午11时,韩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隆重举行挂牌开业典礼,省联社纪委闫树昶书记、韩城市委刘新兴书记、市政协郑铁成主席、市政府张建华常务副市长、等省、地、市领导和来自全市36家单位的嘉宾们,与广大干部职工和数百名社会群众一道,共同庆贺这一富有里程碑意义的盛典。常新元理事长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答谢辞,他首先向莅临开业典礼的各位领导和嘉宾们表示了最热烈的欢迎,对关心支持信合改革发展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了诚挚的谢意。在回顾了韩城市农村信用社统一法人筹建和业务经营工作后,他说:“开业揭牌后的韩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将更加有利于明晰产权关系,进一步增强联社的经营、管理和风险处置能力,为更好的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促进“三农”发展搭建更为完善的组织管理平台,更好地服务于韩城人民和地方经济。我们力争五年内把韩城市农村信用联社组建成统一法人基础上的农村合作银行,转换经营机制,坚持服务方向,从整个农村经济、市域经济发展的高度,开拓农村市场,合理确定市场定位,充分利用点多面广、贴近农村的优势,锁定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加大有效信贷投入,谋划自身发展,把农村信用社打造成机制灵活、管理规范、服务一流、信誉卓著的现代化金融企业;打造成功能齐全、服务优质、营运安全、业绩优良的社区性精品银行,以全新的形象、全面的服务、优良的业绩回报社会!使韩城市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为韩城市人民自己的银行、地方政府的银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坚信,历经五十年一代又一代信合人开创的韩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在改制成功开业运营后,将以诚信为本、客户至尊、审慎经营、稳健发展的新姿态新风貌,开创出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创造出更加美好的辉煌前景!
韩城市农村信用联社倾注三农写新篇
评论
编辑推荐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