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盐湖钾肥的深度分析报告


  深入挖掘细分行业成长企业的经验,在未来大盘蓝筹股波幅将减少的背景下,价值挖掘机遇将更多存在于曾被冷遇的餐饮、零售、传媒、新经济等领域的成长型企业,而且中小市值股票更胜一筹。----彼得.林奇

  2008年中国进口氯化钾合同谈判进入僵持,源于国外供应商提出远超预期的上涨幅度,明年进口氯化钾FOB价格大幅上涨已成必然。

  钾肥价格长期上涨因素弥补短期因素波动风险

  资源属性决定供给依旧增长缓慢,按照国际化肥行业协会数据,2011年以前全球钾肥依旧处于供应紧张局面。生物能源异军突起提速全球钾肥需求。因此在预期CPI持续上涨背景下,钾肥价格上涨是长期趋势,将弥补海运费周期波动以及汇率变动带来对钾肥价格的影响。

  近期加钾海运费回调后企稳,俄钾海运费高位盘整。FOB价格补涨,及国外供应商根据T朔押侠淼髡氚都劢植购T朔严碌缦铡;懵史缦崭刈⑷嗣癖叶约幽么蠛投砺匏够醣业淖呤疲壳笆潜嶂登魇疲绰⒍先蚴谐〉亩砑睾图蛹匚航獗竟醣疑刀蠓岣呙涝邸?lt;br/>

  年底硫酸钾明显补涨

  罗布泊钾盐公司为明年大项目投产而铺垫客户,2007年采取压价策略。而今年不仅原料氯化钾大幅上涨,硫酸价格也飙升。行业彻底洗礼后,相当部分硫酸钾企业停产,未停产企业11月硫酸钾价格大幅补涨。

  加入罗布泊钾盐公司的出厂价

  国内钾肥企业量价增长明确,是低风险、高收益投资的首选

  钾肥价格上涨明确,而成本主要为折旧、相对固定的资源税、费,因此直接拉动钾肥企业利润上涨。国内钾肥企业规模成长空间大,远高于国外同行。

  国内钾肥企业产量增长空间大,价格增长明确,业绩增长稳定。且钾肥非周期性特点显著,国内企业盈利能力强于国外同行以及国内其他行业,现金分红高,应赋予高估值。

  分析和评论:

  全球钾肥供应紧张,明年合同价大幅上涨已是定局

  全球钾肥供应仍然偏紧偏紧,北美钾肥库存持续下降,11月底库存已经持续大幅下行,目前东南亚和巴西到岸价普遍达到360~425美元/吨,高于中国长单到岸价120美元/吨以上。最近海运价格有较大幅度回落,而全球各地区的到岸价还在上涨之中,说明本次钾肥价格完全是需求拉动。

  盐湖钾肥本月上调钾肥出厂价300元/吨,目前60%粉出厂价已经达到2550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了830元/吨,中化对港口进口钾肥价格也是持续上调。尽管BPC希望2008年中国进口钾肥合同价上涨100美元以上,由于中国政府将参与谈判,我们预计2008年中国进口合同价将上涨50美元/吨左右可能性比较大,如果外方坚持100美元/吨涨幅,可能谈判将重现2006年中国停止进口的僵局。即使考虑到海运费的波动和人民币升值的影响,2008年国内钾肥销售均价将比2007年高600元/吨以上。

  今年以来生物能源带动化肥需求增长强劲,按照PIRA的预测,到2010年,全球生物乙醇生产量将在2006年基础上增加一倍,而生物柴油将在2006年基础上翻三倍,这将进一步提升钾肥需求。IFA预测未来2008年钾肥需求增长将达到4.7%,2008~2012年钾肥需求复合增长率维持在3.2%的高水平,未来的全球产能复合增长率在2.8%,未来五年钾肥供应仍然偏紧,即使海运费下降,Canpotex和BPC将保持各国到岸价的稳定。

  我国目前钾肥主要产品供求情况分析(见图十一)

  氯化钾作为基础初级产品和原材料,国内的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强劲的需求,对于进口的依赖度非常的高。

  硫酸钾因为受到硫基复合钾肥的竞争,当硫酸钾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农民通常会转而使用价钱较为便宜,含养分较低的硫基复合钾肥作为替代。因此其价格并没有跟随氯化钾价格的上升而出现大幅上涨,另一方面,由于硫酸和硫磺价格的近年的快速上升,已经突破1000元/吨利润空间小。目前硫酸钾的生产成本是2465.20元/吨左右,而每吨硫酸钾的出厂价仅为2250元/吨左右,每销售1吨硫酸钾亏损100多元。此外,硫酸钾的副产品盐酸也面临运输困难,销路困难的问题。目前国内硫酸钾供过于求的局面比较明显。

  硝酸钾由于价格昂贵,在国内用量和产量都不大。但目前而言仍有一定的市场空间,不过这一市场表现出过于狭窄。

  氢氧化钾目前供需基本平衡,用量也比较低,这一市场的空间较为有限,而且我们应该看到,盐湖钾肥正在上马的综合治理工程中,将增加6万吨氢氧化钾产量,这一产品有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上市公司盐湖钾肥的产量在全国占有绝对的优势,该公司由中化集团参股。而中化集团又是全国最大的钾肥进口商,占85%强。因而,国际加上国内的垄断局面,我们很难预期未来国内钾盐会有多少下降的空间。

  对于大家怀疑盐湖集团借578上市的看法

  湖集团重组不会影响长期价值

  盐湖集团重组ST数码已经获得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并承诺在ST数码股改完成一个会计年度后实施和盐湖钾肥的合并程序,市场担心未来盐湖集团将压低盐湖钾肥业绩来使盐湖集团在换股吸收合并盐湖钾肥中取得有利地位,这样将损害盐湖钾肥流通股东的利益。

  由于重组以后的盐湖集团(ST数码)流通股本较小,加上对盐湖资源的认可,市场将会给予较高估值,而从基本面来讲,盐湖集团不如盐湖钾肥,盐湖集团除了相关的钾肥资产外,目前在建的尿素、PVC等项目进展缓慢,同时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原先的成本优势也逐渐消失,盐湖综合开发的投资回报率并不理想,盐湖集团将来必须要给予盐湖钾肥估值溢价方可能实施吸收合并。

  关于市场担心的盐湖集团压低盐湖钾肥业绩的可能性并不大,一方面是盐湖集团在重组过程中已经向证监会承诺;另一方面,盐湖钾肥的18.5%股权装入中化化肥(297.HK)以后,盐湖钾肥业绩的压低对中化钾肥的业绩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对合并后中化集团的股权比例有稀释作用。同时为盐湖集团和盐湖钾肥二股东的中化集团有两名董事在盐湖钾肥董事会,最后盐湖集团吸收合并盐湖钾肥会以市场行为实施。

  中金将钾肥的2008年的价格假设上调了450元/吨,中金假设2008年钾肥出厂含税均价为2650元/吨,分别上调了2008年和2009年盈利预测30.5%和29.1%,调整后的每股盈利分别为2.59元和2.85元,没有考虑公司新建100万吨固矿溶化项目2009年可能带来的产能增加,预计2008年全球钾肥仍将保持比较紧张局面,实际钾肥销售均价很可能超过这个预期,公司的业绩有望继续超出预期。

  中金的敏感性研究表明,钾肥价格每上涨100元/吨,盐湖钾肥的每股盈利约增加0.1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