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自己的好作品来
也是太迟钝了,虽然前些时就知道人们在讨论电影《色戒》,几天前才看了几篇别人的评论文章。但并不想在此专谈《色戒》。原因是,专家或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固然是重要的,对于有作为的或希图有所作为的作家说来,最重要的是拿出自己的好作品来。一个社会如此,当代中国尤其如此。
内地的影视作品,不讲文革前的作品及文革后的四大名著改编作品,我所看到的作品的绝大部分,从情节到语言,仍然是通篇虚假、矫揉造作,好听一点,也是把话剧(戏剧)的表演方法生硬地搬到了影视中。实际上,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这是一以贯之的,绝少例外之作,而影视界和大众依然陶醉于这种虚假的“炉火纯青”的表演方式。
自信这样的评价并非苛刻,我所看到的好作品,只举张艺谋当年的《秋菊打官司》为例。我看张艺谋的风格当初是有意为之的,记得后来他拍一部农村教师电影时,特意选用了非专业演员。程式化表演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是拍了不少好电影的,前些年香港的一些电视剧也不错,我所欣赏的仍然是整体脉络的真实性或细节的真实性。现在都难再拍出来了。
对于作家或艺术家而言,重要的是拿出自己的好作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真正一流的、社会面貌真实再现的好作品,怎么可能是有光彩的文艺界呢?
归根结底还是历史的真实性、社会的真实性。出色的文艺作品则是典型意义的历史、社会的真实再现。例如,我辈虽已难以像古代及五四时代人那样仔细阅读古代文献,但即使粗粗浏览一下,也可感受得到先秦时人的奋发之气。反过来看一看现时人的作品,小说等文学作品,依赖的是无穷的对话堆彻,所谓大制作的电影则是几乎没有整体性情节的故作深沉。当然,与之不同,现在走另一极端的,就是油腔滑调或一付流氓黑帮相,这一类型的作品也是比比皆是了。当今内地轰击着人们感官的大量戏说作品,也属于这一类型。早在几十年前,香港艺人对这一类型就已用得纯熟,几十年后的内地艺人却指望以此长久占领市场,也真是太小样了吧!至于企图以肉欲取胜,更不可能真站住脚;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固然繁杂多彩,但并非所有的现象都是真实的东西;对于特定的社会,走向堕落也是可能的,就如历史已经告诉人们的,但那样的历史责任不是只由堕落者承担;试图反对堕落的人们,却拿不出真正可以与之抗衡、取胜的东西,这就表明,他们也难逃历史的责任。
官方提倡的表现“主旋律”的作品,则往往带有教化责任意识,这就对作品内容提出了要求。但题材决不是作品成败的关键。狂暴的大海巨浪和平静小河涟漪,既同时存在,但都不代表社会生活的全部。无论那一位作家,总只能写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的某一部分。什么是杰作呢?以异于常人的敏锐的感触,生动地再现他人难以表达的真实生活,这才是文学、艺术杰作有难以言喻魅力的秘密之所在。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也是就此而言,否则的话,日常生活的琐碎罗列,能胜任的人何其之多,也不是成全杰作的决定性条件。
偶尔还可以从社会新闻中听到,某人文化水准不高,某方面经历丰富,决心写成小说或已经写成了几十万字的小说。但成为出色的文学作品实在极少可能。能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高超的文学才能的又有几人?《高玉宝》作者的文学水准也不是常人能达到的。不过我想,有某方面丰富经历的人,如真能描摹出别人很少知道的细节,从再现社会生活的真相讲,意义是不小的,但这是从历史和社会意义着眼。怕只怕,并不具有文学家的能力,却硬生生地加以概括,结果不仅并未造就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也失去了社会的真实性。
单纯从作品表达方式讲,是什么手法都可以使用的。浪漫、写实、抽象、意识流等等,都是很好的东西。以那类风格为主或运用了何种技巧,不会是决定作品优劣的关键原因。创造、借鉴或移用均无不可。很早时候也曾看过几篇王朔的小说,后来他几次攻击鲁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王朔的某篇作品是借鉴了鲁迅《故事新编》手法的。他对别人的攻击,不过是为了使读者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自己身上。真有信心者,必定是坦诚的,这也是名副其实的顶尖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共同具有的品格。自然,只具有这样的人格,卓越的艺术、科研能力并不会自动跑来的。
2008-1-17
也是太迟钝了,虽然前些时就知道人们在讨论电影《色戒》,几天前才看了几篇别人的评论文章。但并不想在此专谈《色戒》。原因是,专家或大众对文艺作品的评论固然是重要的,对于有作为的或希图有所作为的作家说来,最重要的是拿出自己的好作品来。一个社会如此,当代中国尤其如此。
内地的影视作品,不讲文革前的作品及文革后的四大名著改编作品,我所看到的作品的绝大部分,从情节到语言,仍然是通篇虚假、矫揉造作,好听一点,也是把话剧(戏剧)的表演方法生硬地搬到了影视中。实际上,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今,这是一以贯之的,绝少例外之作,而影视界和大众依然陶醉于这种虚假的“炉火纯青”的表演方式。
自信这样的评价并非苛刻,我所看到的好作品,只举张艺谋当年的《秋菊打官司》为例。我看张艺谋的风格当初是有意为之的,记得后来他拍一部农村教师电影时,特意选用了非专业演员。程式化表演的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是拍了不少好电影的,前些年香港的一些电视剧也不错,我所欣赏的仍然是整体脉络的真实性或细节的真实性。现在都难再拍出来了。
对于作家或艺术家而言,重要的是拿出自己的好作品。一个社会,如果没有真正一流的、社会面貌真实再现的好作品,怎么可能是有光彩的文艺界呢?
归根结底还是历史的真实性、社会的真实性。出色的文艺作品则是典型意义的历史、社会的真实再现。例如,我辈虽已难以像古代及五四时代人那样仔细阅读古代文献,但即使粗粗浏览一下,也可感受得到先秦时人的奋发之气。反过来看一看现时人的作品,小说等文学作品,依赖的是无穷的对话堆彻,所谓大制作的电影则是几乎没有整体性情节的故作深沉。当然,与之不同,现在走另一极端的,就是油腔滑调或一付流氓黑帮相,这一类型的作品也是比比皆是了。当今内地轰击着人们感官的大量戏说作品,也属于这一类型。早在几十年前,香港艺人对这一类型就已用得纯熟,几十年后的内地艺人却指望以此长久占领市场,也真是太小样了吧!至于企图以肉欲取胜,更不可能真站住脚;社会生活、社会现象固然繁杂多彩,但并非所有的现象都是真实的东西;对于特定的社会,走向堕落也是可能的,就如历史已经告诉人们的,但那样的历史责任不是只由堕落者承担;试图反对堕落的人们,却拿不出真正可以与之抗衡、取胜的东西,这就表明,他们也难逃历史的责任。
官方提倡的表现“主旋律”的作品,则往往带有教化责任意识,这就对作品内容提出了要求。但题材决不是作品成败的关键。狂暴的大海巨浪和平静小河涟漪,既同时存在,但都不代表社会生活的全部。无论那一位作家,总只能写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的某一部分。什么是杰作呢?以异于常人的敏锐的感触,生动地再现他人难以表达的真实生活,这才是文学、艺术杰作有难以言喻魅力的秘密之所在。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也是就此而言,否则的话,日常生活的琐碎罗列,能胜任的人何其之多,也不是成全杰作的决定性条件。
偶尔还可以从社会新闻中听到,某人文化水准不高,某方面经历丰富,决心写成小说或已经写成了几十万字的小说。但成为出色的文学作品实在极少可能。能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高超的文学才能的又有几人?《高玉宝》作者的文学水准也不是常人能达到的。不过我想,有某方面丰富经历的人,如真能描摹出别人很少知道的细节,从再现社会生活的真相讲,意义是不小的,但这是从历史和社会意义着眼。怕只怕,并不具有文学家的能力,却硬生生地加以概括,结果不仅并未造就文学艺术的真实性,也失去了社会的真实性。
单纯从作品表达方式讲,是什么手法都可以使用的。浪漫、写实、抽象、意识流等等,都是很好的东西。以那类风格为主或运用了何种技巧,不会是决定作品优劣的关键原因。创造、借鉴或移用均无不可。很早时候也曾看过几篇王朔的小说,后来他几次攻击鲁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王朔的某篇作品是借鉴了鲁迅《故事新编》手法的。他对别人的攻击,不过是为了使读者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自己身上。真有信心者,必定是坦诚的,这也是名副其实的顶尖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共同具有的品格。自然,只具有这样的人格,卓越的艺术、科研能力并不会自动跑来的。
20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