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中国的金字塔
《楚辞·天问》:“简狄在台,喾何宜?玄鸟致胎,女何喜?”《离骚》:“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鸠为媒兮,鸠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这里说的是有娀氏长女简狄与帝喾的婚礼。高辛即帝喾。与高阳一样,高辛的“高”表示土台建筑,“辛”为刑具,“高辛”表示登上高台的以辛为图腾的首领。简狄在台,当然是高辛的“台”,女到男家,又有如此隆重的仪式,已是父系社会。《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刑(形)天为炎帝之臣,常羊山为神农氏的出生地,“刑天”的形象为人执斧砍掉人头,是以职司为图腾。颛顼、高辛、刑天族徽显示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战争、刑罚有专职官吏,已是国家了。“高”是国家的物质形态之一。
中国先民早就有意识地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方生息,建筑物要在高台上。为了防范水患,开始是选择天然的高地,后来则是人为地垫高。两河流域上古时也如此,没有山的地方,人为地夯筑出土山来。2000年在河南新密发现一座4000多年前的古城,城址面积达17.6万平方米。城址的东南部原为低洼地带,筑城时为扩大面积,不惜调用大批人力物力,垫土夯墙基,最深处达十米。墙基宽度多在60—100米间。为什么非要垫那么深的洼地?一是规划,二是风水,宁可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也值得。《海内经》:“有九丘,以水络之:名曰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这“九丘”是生息之所,代表了远古居民的生息环境。“台”则是人工建筑。

《山海经·海外南经》:“昆仑墟在其东,虚四方。”高台建筑很可能是仿照昆仑之墟的样子建造的。《中山经·中次七经》:“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也……”“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所以觞百神也……”《中次十一经》:“又东南五十里曰高前之山。其上有水焉,甚寒而清,帝台之浆也,饮之者不心痛。”这位“帝台”是否与“台”有关呢?祷百神,觞百神,用具一个是卵石,一个是山。帝台应是远古时的一位首领,但在别的史书中找不到,其生平已无人知晓了。
![]() |
图为有穷高阳氏族徽,羊上边的图形即“高”字,外边“弓”字是有穷氏族徽。有穷高阳是二族合婚的图腾。(韶华宝忠双 欧阳如水明《中华祖先拓荒美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