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点亮带来的思考
文/更上壹层楼
苏州恒元罐业有限公司 吴国良先生很关心我们"点亮"团队,前几天在我的点亮总结后提出了几个思考问题,其实互联网的发展是很快,有的事情确实难以预料,有人说在互联网上三个月就可以算是算是老人马了,也就是说明了互联网的变化之快,更新之快.所以"点亮"自身也应该在不断变革中,不断更新中才能适应不断变化中的网络世界.
吴总的思考问题有如下几个,我试图用我自己的想法作一些解答,不代表点亮的意见,也不一定全面,欢迎大家讨论.
点亮是网络的必然产物,点亮是不是网络的时尚?
"点亮"的成立受到网络媒体的关注,是"博客营销讨论和实践"的结果,新生事物应该代表一种时尚,但是,这也有时间概念的,因为"点亮"成立已经5个多月了.
点亮的效益究竟有多大?
"点亮"因为是新的媒体宣传形式,所以现在的效益还很难估量,从经济来看10个案例完成一共才几万元的服务费,从社会效益来看,10个案例中出现了象联想杨天,intel这样的大公司,可见其效益已经可观了.
点亮生命力有多长?
说"点亮"的生命力有多长?现在为时还早一些,因为"点亮"才刚刚开始,她也要在解决内部的,外部的种种矛盾中成长的,作为新生事物,我相信道路不管是直的,或者曲折的,方向总是往前的就可以了.
点亮后会有多少个点亮出现?
"点亮"模式应该说,很容易被效仿.但是不管出现多少个象"点亮"一样的团队,"点亮"就是"点亮",只要是第一就行了!
点亮能否作为职业?
这个问题我认为不一定行.互联网上的写手或者写手团队也不少,文章写得比"点亮"很多成员要好,为什么就是"点亮"能受到媒体的关注呢?主要原因是大部份"点亮"成员都有自己的职业,很多人大小都有自己的业务或者公司,有自己在网络的实际经营经验的.要是都是职业写手的话就不是"点亮"了.
点亮能否产业化?
根据上面的考虑,点亮要产业化有点困难的.
这几天,"点亮"正在搞总结活动,正好借吴总的问题,也总结一下自己对"点亮"的看法和理解.谢谢吴总对"点亮"的关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