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沈师大国际金融专业的大三女生晓佳来到我的办公室,就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和我做了交流。一番简要的自我介绍,我感到这是个懂事、自立、要强的女孩儿。我们之间的谈话是从她所面临的困惑开始的,由于已经进入大三年级了,她和许多同学一样,也在考虑毕业后的去向选择,同学中有的准备考研,继续深造;有的打算出国,到国外去开眼界镀金;有的则准备托关系、找路子、甚至花钱打点,寻求理想的就业之路。晓佳出身于一般的工薪家庭,父母供自己读完大学,已经很不容易,大学毕业后希望能尽快实现经济自立,不再继续成为父母的负担。但她也知道找个理想的工作难度很大,因此思想上的确有些困惑。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她提供了参考意见:
陷入一定的盲目性,降低读研的真正价值;而工作几年之后进行在职深造,收获的才是真正的职场竞争力的提升。
在谈到自己对未来的职业选择问题时,她说自己希望将来能够从事投资银行方面的工作,但当我问及她对投资银行工作含义的理解时,我知道她实际上是把银行的个人理财服务和着力于企业上市融资的投资银行服务功能的概念相混淆了。我在简要地给她讲了投资银行的基本含义之后,顺便向其推荐了不久前我看过的一本个人传记——凤凰卫视的当红女主持曾子墨所写的《墨迹》一书。书中有相当的篇幅就是讲述主人公在美国著名的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的经历,很值得一读,既能帮助她了解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内涵,也能从中受到成功的激励教育。
接着,我着重强调了“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的观点,并对她能参加“理财规划师”的职业证书培训予以充分肯定,但着重提醒她,这类技能培训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一纸证书,而真正的意义是,通过这个培训促进自己深入了解与掌握理财规划这个职业的真正内涵。作为一名希望自己希望将来从事金融行业的大三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阶段目标,就要切实付诸于扎扎实实的努力。具体说来,就是要在大学阶段的剩余时间里,根据职场的客观要求,清楚地认识自己,珍惜每一天的时光,实行严格的提升完善自己职业能力的计划,对自己的优势有针对性地予以强化,对自己的主要弱点有意识地进行克服,以提供自己对未来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在相关技能的学习上,要有选择地强化自己的现实动手操作能力,如英语、电脑、网络、电子商务的应用,银行专业理财、投资银行的实际应用,不同金融机构的功能及服务差异化的认识等。
同时,作为还没出校门的大学生,普遍的弱点就是与社会实践的距离较大,仅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书本知识,却往往自我感觉良好,以致形成了较大的与社会实践不相适应和融合的落差。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提升自己相关职业能力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社会关系等各种便利条件,努力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现实情况,从而有效缩短自己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距离。一句话,在学校的一切准备都是为了使自己能很好适应职场岗位的需要,军人讲究“练为战”,大学生则要强调“学为干”,而不是为了面子,为了文凭。
不能保持求职中平和心态的原因。因此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我给晓佳的建议是,降低标准,目的是进入,你想从事银行工作,能够进入就是胜利,哪怕开始从事的是最简单、最基础、待遇最低的工作。我给她举了“打工女皇”吴士宏的例子,这个当年的普通护士,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大胆应聘著名的美国IBM公司,通过临战磨枪、恶补英语、着眼进入、应聘该公司的清洁工,从而赢得了证明自己的机会,一步步成长为当时IBM中国的南天王,尔后又成为微软中国的总裁。吴士宏固然才智过人,但毕竟她没有大学学历等光鲜的外表,如果她不是自降身价,应聘清洁工的话,她大概在筛选简历一关就被淘汰了。我推荐了这位商界女杰所写的〈逆风飞扬〉一书给晓佳,也许会从中受到许多启示和激励。
一个小时的交流很快就过去了,临走时晓佳很是感慨:觉得这番谈话使她清楚了许多,知道自己的下一步该干啥了。我鼓励她说,机会永远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只要你今天和明天认真地进行各种有意义、脚踏实地地准备,那么当你后天走向职场时,自信就将与你同行,成功必将向你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