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又名“知了”,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的昆虫,通常大约有五六公分长。它们像针一样中空的嘴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形状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中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的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蝉的家族中的高音歌手是一种被称作“双鼓手”的蝉。它的身体两侧有大大的环形发声器官,身体的中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而发出的。这种声音缺少变化,不过要比丛林金丝雀的叫声大得多。蝉的蛹在地下度过它一生的头两三年,或许更长一些。在这段时间里,它吸食树木根部的液体。然后在某一天破土而出,凭着生存的本能找到一棵树爬上去。蝉蛹经过几年的缓慢的生长,作为一个能量的储存体爬出地面。它用来挖洞的前爪还可以用以攀缘。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的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冀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冀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展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
不知道看了我们身边的这个小生命的全程介绍你是在感叹蝉生命的短暂还是感动它两三年地下黑暗生活换来一个夏天的光明抑或是生怕打扰它双冀展开的过程。
每到夏季来临,捉知了是农村小孩子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每到中午,天热蝉躁,大人们拿着薄扇拼命摇的时候孩子们总是睡不着,偷偷溜出去到树荫下,寻声而去,逮知了,孩子们捉知了的方法很多,通常都是用手直接捉,当知了趴在树干较低处时,悄悄绕到树背后,瞅准位置,双手快速合围、捉捕,手法好的一个中午捉个十只八只的不成问题,我属于那种手法一般知足常乐的,捉到一只就罢手了,不知道你是属于手法如何的?
今天提笔说蝉是触景生情,听到窗外的蝉鸣让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往事断续的片断被记忆的手拿回到现在,蝉声依然,而我却要步入了而立之年,想问的是你听蝉鸣是心烦还是欣赏再或是无所谓,我每次静下心来都觉得是在欣赏,我并不觉得蝉鸣是那么的枯燥与单一,我听出来的是单纯与犀利,不复杂、有穿透力。蝉鸣代表着一个季节、一个心情,很少有蝉会在大半夜为你歌唱的,所以它不并不是那么令人心烦的,我认为它是歌唱火热的季节,是对生活的一种火热的态度。蝉的生命短暂,但它要大声歌唱,它并不会因为生命的短暂而唉声叹气、销声匿迹,一个小小的蝉尚且对生活充满希望,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是不是因想到蝉的积极向上而惭愧呢?对蝉鸣的偏爱就是我生活中的禅,我一直是用一种欣赏的态度去对待。
是呀!生活中的蝉是短暂的,但生活中的禅却无处不在,认真去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善待生命!有了生活中的禅你就会觉得生活的四季都一样火热,一样有蝉鸣,到时你就会怀念有蝉鸣的火热的季节,等想好了我再与篇拙作《有蝉鸣的日子》!
偏爱蝉!不是因为蝉联冠军的“蝉”!而是去认真对待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禅”!
写于 2006年8月30日 售楼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