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生的痛苦设定最难达到的规则


       前几天,本人写了一篇《为获得幸福感而设定的行为规则》,可在自己近期文章点击中是点击率最低的一篇,本人感到有点意外,是人们对幸福感本身不感兴趣呢?还是自己的切入的角度有问题?或是自己的文章在发文时用了敏感的字而迟发了一天所致。

      其实,细想下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人真的要为自己获得幸福而去设定最容易达到的规则,而为痛苦的到来 去设定最难达到的规则。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只做两件事,一件是追求快乐,另一件就是逃离痛苦。快乐与幸福是双生子,幸福的人总是快乐着,所以,人在得到幸福是也是快乐的。

       那么,我们一定要让幸福的到来变得容易,而让痛苦的到来变得艰难!

        比如:到死我才痛苦!

 哈哈,当然,我们也得给幸福写下容易得到的规则:能吃得下饭就幸福!

还可以再容易一点:笑一笑就很幸福

        反正,千万不要去等到在股市赚了一千万才幸福!

        也不要只有得到了心爱的人的爱才幸福,

       更不能等买下了房子才幸福,买下了车子才幸福,当了部长才幸福……

       幸福不一种得到,只是你内心中的一种感受,一种让自己心情轻松、愉悦的状态。痛苦也是如此,所以,我们是可以让幸福来得容易些,而让痛苦来得艰难些的,这完全在我们自己!

 ……不过,最后,得让你自己去定这个得到幸福或痛苦的规则!你的幸福感就在你自己的手中,不,是在你自己的心里!

附:给人生的幸福设定最容易达到的规则

看了这么多的关于幸福的说法,我想了许多,以前也自己找过,向外找,其实,幸福就会成为一个无底洞,比如:有一个女人,她总说自己是一个很容易满足的人,可就这样一们很容易满足的人,却对老公说:嫁给你,我一点幸福感都没有。这就正好说明,容易满足的就越不容易满足。反而会因小小的一点不满足,而表现出没有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个十分个人化的价值观。是很主观的。

从价值观的角度看,有工具型价值观,也有终极型价值观。比如:要挣一千万,拥有洋房、汽车等,都是工具型价值观。而爱、快乐、幸福、健康等都是终极型价值观。所以,幸福感,只是一个许多的价值观中的一种而已。工具型价值观是向外求的。而终极型价值观是向内求的。

所以,作为价值观来说,对幸福感的追求,只是一个人对许多价值观追求中的一个追求。不是全部追求。

那如何才能感到幸福呢?其实,这个问题是不准确的,准确的说法是:我应怎么做,自己才能感觉到幸福?也就是说,幸福感源于你为自己设定的能感觉到幸福的行为规则。只要你按照这个规则行动,自己就能感觉到幸福。如果还不能感觉到幸福,问题就一定是出在你为自己定的获得幸福感的规则上!

比如:你对自己说,要挣到一千万才幸福。那么,当你挣到五百万时,你就感觉不到幸福。

比如:我要比谁谁谁过得好,可你一天不比这个谁谁谁过得不好时,你就不会有幸福感。

比如:老公得天天陪自己吃晚饭,老公因一回不能陪,于是,幸福感就不再了。

……

以上所假设的当中,你说他们的幸福感能高吗?我看高不了。真的高不了。因为,他们把得到幸福感的行为规则定得过高,难以在自己的内心产生幸福感。

经济发展之所以对幸福感的作用是边际递减效用的根子正是在这儿。在自己对获得幸福感的行为规则难易所决定的。给自己定一个容易获得幸福感行为规则吧!

比如:动动自己的小脚趾头就感觉到幸福!

比如:随时开口笑笑,就感觉到幸福!

……

其实幸福就这么简单!这正是“积极心理学”的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