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房价上涨,就有专家学者出来说:城市土地供给紧张等等客观话语,事实上真的如此吗?
实际上在许多城市里,在许多媒体的广告上,总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某某小区绿化面积超过多少多少,最适宜居住等。这无疑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问题:一方面是土地供给紧张,另一方面是开发商购买土地后只用一部分土地盖起了房子,另一部分土地则用来作了了小区的绿化等用。有的建成公园,游乐设施等,以便为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务。这部分用来作绿地的也叫公摊面积,其价格是要计入房价之中的,随之而来的就直接加大了房子成本。盖房子需要成本,绿地建设的成本较之建房成本可谓少之又少,却要计入房价之中,无形中催高了房价,使得购房者要多掏钱来购买房子,这是开发商的一条生财之道!同时,小区的绿地需要养护,就需要业主多交物业费,无形中又增加了购房者的负担。这难道说用土地供给紧张一句“话”就解释得清吗?!
当然,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问题:这个绿地较多小区一旦建成后,就成为小区所有业主所共同享有了,业主们可以享受绿地,享受生活,由于有别于城市的公用服务设施如免费开放的公园、健身场所等,城市里的其他居民是无法进入到这个“领地里”来休闲的,这对于其他居民来说是不公平的。因为虽说业主们购买了房子,但土地的所有权仍然是国家的,对自己购买的房子有无限期的居住权,而对于小区内的绿地等公摊面积是不应该有所有权的。当然这需要从法律角度来加以规定。
开发商高价购买土地,只用一部分土地盖房,借口“适宜居住、绿地较多”等因素加大公摊面积,是造成房价飞涨、城市土地供给紧张的直接原因,同时还带来了城市的不和谐音,有关部门既然知道土地供给紧张为什么在审批有关规划时视而不见呢?为什么不对开发商增大公摊面积的行为予以制止呢?因此,笔者以为,政府对开发商的开发行为必须要进行统筹规划,对开发商开发房地产的项目要从全盘角度考虑,既要照顾小区业主的利益也要考虑城市的和谐,一方面要限制开发商的公摊面积,另一方面动员开发商将一部分土地用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兴建社区公共花园等,既让业务也让其他居民共享绿地,共享和谐环境。
不要让城市土地供给紧张成为政府在房价上涨问题的借口了,想想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吧!因为这里少见私有的豪华社区,更多的是环境优雅的公共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