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在开展“党的十七大精神进农家”宣传活动中,针对广大农民群众需求的特点,组织编写七言歌谣。这首歌谣48句、336字,较好地浓缩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精神和广大农民关心的其他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行文有韵,便于传颂,深受农民群众喜爱和欢迎,有不少农民将这首七言歌谣用于快板、渔鼓、弹词等文艺形式,进行广泛传播。(2008年1月5日人民网)
短短48句、336字,以七言歌谣的形式,便将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要内容宣传给了广大农民群众,并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看似这么简单地一编一唱,却给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启迪。
启示一,群众的需求就是最大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笔者认为,“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就是要始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七言歌,为群众喜闻乐见,因此受到欢迎便不奇怪。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岁末年初各地正在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有些地方、少数领导干部组织活动,并没有做过深入的调研,而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说为了上上像、出出镜。于是浩浩荡荡地“送”了、“献”了,但是送的对不对路、献的到不到位,向来没人认真地过问过。到底有哪些群众需要我们帮扶,他们到底需要我们帮扶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送”啊“献”的,也只能是一种过场或形式。群众的需求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和满足,他们怎么可能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呢?满足群众的需求,应该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最大的追求。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说行,才是真的行。因为我党自立党之初,就已经确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启示二,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贴近实际。“七言歌”能够受群众喜爱和欢迎,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它贴近了群众的语言习惯,避免了空对空的说教。其实,不单单是十七大精神宣传,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要努力贴近实际,否则下的功夫再多,都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效果。贴近实际,要求我们不能照搬照抄理论和别的地方的经验做法,而要仔细分析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研究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教条主义和野蛮行径是不可能受到群众欢迎和支持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既要向书本学,对上级的文件和精神要学透、学深,切不可一知半解或囫囵吞枣;还要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的实际想法和现实需求,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但是,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有贴近实际的想法,却没有贴近实际的行动。他们的贴近实际往往是挂在嘴上说给别人听的,而一到现实中,便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甚至背离党的宗旨,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残存着官本位的思想,仍习惯于凭自我感觉和主观臆断行事,他们“贴近”的是“个人主义”、“权贵思想”的“实际”,这种人是不可能真正为群众掌好权、做好事的。
启示三,面向群众的创新其实并不难。我们经常讲,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都要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常常埋怨创新太难,尤其是面向群众的“创新”更难。他们常常认为群众的文化素养太低,跟他们讲道理很难。其实不然,中国的群众是最善良淳朴的,他们虽然不懂得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他们心如明镜、是非分明。之所以觉得难,那是因为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讲大道理、空理论,不会、不想、也不愿做耐心细致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没有对群众的路子,群众当然不理解,甚至反感了。
应该说,用“七言歌”诠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党的理论创新开拓了思路,同时也表明了创新其实不需要高深莫测的理论,只要能指导实践,创新的手段很多。而创新的源泉就在群众之中,离开群众,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向了群众,创新将变得十分容易。关键要看我们是不是真的为群众所想了,有没有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新闻链接:
党的十七大精神进农家七言歌
短短48句、336字,以七言歌谣的形式,便将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主要内容宣传给了广大农民群众,并深受农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看似这么简单地一编一唱,却给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启示和启迪。
启示一,群众的需求就是最大的追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笔者认为,“以人为本”,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精神等方面的需求,就是要始终将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支持不支持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七言歌,为群众喜闻乐见,因此受到欢迎便不奇怪。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岁末年初各地正在开展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有些地方、少数领导干部组织活动,并没有做过深入的调研,而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说为了上上像、出出镜。于是浩浩荡荡地“送”了、“献”了,但是送的对不对路、献的到不到位,向来没人认真地过问过。到底有哪些群众需要我们帮扶,他们到底需要我们帮扶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送”啊“献”的,也只能是一种过场或形式。群众的需求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和满足,他们怎么可能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呢?满足群众的需求,应该成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最大的追求。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说行,才是真的行。因为我党自立党之初,就已经确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启示二,工作的方式方法要贴近实际。“七言歌”能够受群众喜爱和欢迎,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它贴近了群众的语言习惯,避免了空对空的说教。其实,不单单是十七大精神宣传,党和国家一切工作都要努力贴近实际,否则下的功夫再多,都不一定取得很好的效果。贴近实际,要求我们不能照搬照抄理论和别的地方的经验做法,而要仔细分析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特别是要研究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才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教条主义和野蛮行径是不可能受到群众欢迎和支持的。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加强学习,既要向书本学,对上级的文件和精神要学透、学深,切不可一知半解或囫囵吞枣;还要向群众学习,了解群众的实际想法和现实需求,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盼群众之所盼,将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里。
但是,我们的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有贴近实际的想法,却没有贴近实际的行动。他们的贴近实际往往是挂在嘴上说给别人听的,而一到现实中,便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甚至背离党的宗旨,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残存着官本位的思想,仍习惯于凭自我感觉和主观臆断行事,他们“贴近”的是“个人主义”、“权贵思想”的“实际”,这种人是不可能真正为群众掌好权、做好事的。
启示三,面向群众的创新其实并不难。我们经常讲,思想理论和工作实践都要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常常埋怨创新太难,尤其是面向群众的“创新”更难。他们常常认为群众的文化素养太低,跟他们讲道理很难。其实不然,中国的群众是最善良淳朴的,他们虽然不懂得什么高深的理论,但是他们心如明镜、是非分明。之所以觉得难,那是因为少数领导干部习惯于讲大道理、空理论,不会、不想、也不愿做耐心细致的挖掘和研究工作,没有对群众的路子,群众当然不理解,甚至反感了。
应该说,用“七言歌”诠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党的理论创新开拓了思路,同时也表明了创新其实不需要高深莫测的理论,只要能指导实践,创新的手段很多。而创新的源泉就在群众之中,离开群众,一切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面向了群众,创新将变得十分容易。关键要看我们是不是真的为群众所想了,有没有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新闻链接:
党的十七大精神进农家七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