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被赋予了太多的内涵。对于黑龙江来说,绿色是优势,是品牌,是竞争力。依托绿色资源黑龙江是资源大省。如今,资源大省也开始细算资源账。摈弃以往牺牲资源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思路,黑龙江省不懈追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金山银山,更要绿色青山”已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他们以全新的思想,在黑土地上播种着绿色的希望。
据中广网9月28日《黑龙江打造生态强省 播种“绿色希望”》一文
十六大以来,以胡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新概念。胡锦涛在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强调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生态环境不单独是指大自然,它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等,而对于以公平正义为己任,以“执法为民”为宗旨的执法机关来说尤为重要。黑龙江想着力打造生态强省,首先要加强建设政治生态,只有大力营造良好和谐的政治生态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保障水平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执法队伍,只要有良好的大环境,各种建设才能得以成功,否则都是空谈。
从黑龙江海伦市两起出租车抢劫案足以清楚那里的执法环境和执法人员素质非同一般,有这些人存在,黑龙江打造合格的各种生态将遥不可及。
举例说明:2003年11月26日24时,有几名年轻人乘坐黑龙江省海伦市黑M37185出租车司机张殿军的车,他们说去同心乡亲戚家借钱,而司机怎么也料不到车上的乘客就是抢劫犯!当车行驶至同心乡永丰村时,团伙主犯张明、吕长海持刀对车主实施抢劫,张殿军被拽下车,一看情况不妙,当场吓的跪地求饶,抢劫犯用刀逼着车主拿出所有钱物,张殿军说:你们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们,不要杀我,随即掏出身上仅有的400多元钱。车主趁三名歹徒看车时逃跑到村中一农户家,急打海伦110,四次报警,可是110接警后就是不出警!由于110不出警,几天后,再次引发第二起抢劫并杀人的恶性案件。
2003年12月3日20时左右,海伦市同心乡再次发生暴力抢劫出租车杀害司机案。司机冯伟不知乘车人是歹徒,车至同心乡时,几名歹徒抢劫出租车、手机及钱,冯伟在毫无准备的状态下匆忙应战,因歹徒有备而来、且都手持凶器、冯伟空手夺白刃、奋力反抗,终被凶狠残暴的歹徒砍杀19刀,其状惨不忍睹!身上多处刀伤达要害部位。头部多处受到重创、处处深达骨、深达肌层;胸部、腹部、背部刀刀致命、深达要害;且双手夺刀导致手指、手掌都被刀割烂露白骨,终因寡不敌众被杀害。
同一抢劫团伙选择在同一辖区、连续猖狂作案!罪犯依仗谁?围绕着罪犯的延误抓捕;明显的“抢劫杀人”案件故意定性为“伤害致死”;隐匿、毁灭特大刑事案发现场原始证据勘查录像带;隐匿毁灭尸体解剖录像带;隐匿毁灭杀人犯抢被害人手机打出的电话详单;隐匿杀人犯清晰完整的两枚血迹指纹四年不给做鉴定;取保违规;遗漏罪犯不究不追;任意改变罪犯罪名、导致重罪轻判;故意遗漏团伙吕长海、郑海洋参与12.3抢劫杀人犯罪事实;公检法三家上演了一场场令司法蒙羞的大戏!
12.3抢劫杀人案,清晰反映了当地司法腐败和司法环境,相关办案人员在案件中有明显的严重渎职、毁证、报假,欺上瞒下、颠倒黑白,任意歪曲捏造事实,人为制造案中案行为。特别是海伦市公安局负责此案的部分人员,他们以权压法、败坏党风,对上级督办案件搞地方部门保护,使案件纠正起来尤为艰难?如今案件经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再次督办,而办错案的直接责任人却得不到追究,反而继续隐瞒真实案情,对控告人实施抓捕迫害。
12.3案被害人姐姐冯亚琴说:“中央政法委、公安部多次督办12.3案件,此前未督办时,上访申诉、控告还没有出现被截的事情,而在中央督办案件后,海伦市公安局竟然视督办令为无物,在原已枉法的基础上,行文给我带上“无理访”的帽子,出台这么一个管制的玩艺,如同设定一个铁笼子,想把我装进去,再也不能控告他们”。由此可见当地的生态环境是多么恶劣!
我们的一些地方官员,尤其是基层一线的,缺少服务人民的意识,自己满脑子缺乏法制观念,却偏爱强调对公民的管束和限制,甚至采取非法手段。在这样的环境下,打造生态强省可能吗?
执法人员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切围绕着党和人民,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才可以真正使公民依法申诉控告权利得到落实。
一些地方政府大谈“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如何做好稳定,实际非常简单,就是要心中装上老百姓,把人民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当你在处理各类案件时,必须服从服务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克服单纯办案,就案办案的狭隘思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妥善调处好各种社会矛盾与纠纷,努力做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
执法为民是每一位执法工作人员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最强烈的问题,将各项执法为民、执法便民、执法利民的具体措施落到实处,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够构建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执法机关及执法人员在裁决人与人的矛盾、争议,调整人与人的关系,忽视办案过程中关系网的影响,权大于法,破坏法制环境;在执法裁判方面;在执法程序与执法执行上,以自己恶好行事,不注重当事人的人感受,法治生态不断遭到侵蚀。
按照生态科学的理论,整个地球上的生命构成了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生态网络,这个网络中的成员荣辱与共。
当今虽然是市场经济,良好的法制环境必不可少,否则将一事无成。如果执法环境遭到破坏,不仅毁坏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基础,还毁掉了对法律的信仰,所以说,环境的改善必须服以全体人民最高幸福为目的。
政治生态的恶化不仅损害了党和政府,还有弱势的广大人民群众。 所以说,黑龙江必须努力打造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执法为民”的执法队伍,才是发展之道,百姓之福。
黑龙江政府在打造生态强省时,切莫忘记胡总书记提倡的构建和谐社会。但愿,黑龙江今后的生态环境多一份透明务实、多一份真诚有序,少一份虚假糊涂,只有人民沐浴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黑龙江的各项事业发展才会大有希望。
对于黑龙江提出打造生态强省战略,冯亚琴说:“我深切感受到黑龙江法治环境和执法人员渎职枉法的侵害,感觉到了一个贫民弱势力量面对强大公权力的薄弱和无奈。但是,对于中国法治社会环境的未来她充满信心,12.3案有中央领导的重视,黑龙江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地方政府,政治和法治生态环境迟早会得到改善,司法腐败得到遏制,但愿那一天早日能够到来,我们老百姓将会少一些磨难”。